【第443期】曹立杰:跨越国界传递生命的希望
9.曹立杰.jpg
曹立杰,女,中共党员,31岁,现为市商务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科员,被河北省红十字会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曹立杰,女,中共党员,31岁,现为市商务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科员,被河北省红十字会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008年10月26日,正在河北师范大学读书的她,在一次献血中留取了造血干细胞血样。2015年2月4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省管理中心辗转联系到她,称其与加拿大一名小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时隔七年,她几乎把这事忘记了。除了惊讶,随即而来的还有很多人的质疑。有人问,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利益?正是这两个问题,一下子点醒了她。没有任何好处和利益,让她明白了志愿捐献者的责任和精神。随后,她与家人商量,起初父母也是有顾虑的,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影响,甚至都不同意捐献。在向医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后,家人也都觉得能够挽救一个小生命很值得。于是,曹立杰决定兑现当初的承诺,同意捐献,救助外国友人。

  此后,她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符合捐献条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除了工作,她考虑最多的事情,就是加拿大那位小患者的身体状况怎么样了。为了能捐献成功,身高1米65、体重仅50公斤的曹立杰改变了多年不吃早餐的习惯,非常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还制定了一份增肥计划,并坚持锻炼身体,注意自己不能生病。5月14日,她得知受捐者已经进入移植仓,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无法捐献移植,患者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了。这让她心里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更是一份生命的寄托。

  5月21日,曹立杰前往全国涉外造血干细胞采集定点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准备工作。此前,正逢2015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市商务局研究室工作的她非常忙碌,刚刚忙完手里的工作,顾不上休息,第二天就收拾行李赴北京办理住院手续。之后,她在医院接受了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和抽血化验。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少,不能满足移植需要。她必须注射一种细胞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注射了动员剂后,她出现了头疼、肌肉酸痛等反应,睡眠也受到了影响,但她仍然坚持不放弃,尽量克服着这些不适,一边注意休息,一边每天坚持注射动员剂。

  在注射了6针动员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到可供移植的标准后,5月26日早晨,曹立杰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护士长将两条无菌管插入她的双臂静脉,启动机器后,鲜血顺着导管缓缓流出,经分离提取后,又顺着导管流回体内,一场跨越国界的爱心捐献悄然开始。采集持续近三个小时,血细胞分离机共采集118ml造血干细胞和100ml血浆。这些造血干细胞用于救助一位患有白血病的7个月大的加拿大华裔男婴。当天,加拿大某医院工作人员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接,将造血干细胞和血浆存放在储运箱带上飞机护送回加拿大,患儿也在第一时间接受了移植手术。

  从知晓配型相合到捐献成功,低调的她没有在朋友圈中留下只言片语,就连请假时也只告诉了相关领导和同事。对此,她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由于国际捐献履行“双盲”原则,她无法知道受捐者的信息,但她觉得这并不重要,能让一个徘徊在生命边缘的小生命,重新点燃生的希望,很幸福。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共同来救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

  非血缘关系HLA配型相合的概率为几百万分之一至几百分之一,华裔所需的骨髓几乎只能从华裔志愿捐献者中寻找。曹立杰是全国涉外第197例、河北省涉外第8例、廊坊市涉外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全国累计第492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这无私、无偿的奉献举动,挽救了一个远渡重洋的小生命。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杨计品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