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期】李凤兰:“最美继母”真情付出筑起幸福大家庭
李凤兰 - 副本.JPG
为了三个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孩子,她辞去了心爱的工作,毅然嫁到了常家。婚后,她没要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淳朴、博大的母爱,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筑就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最美继母”。
  李凤兰,女,194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丰润区银城铺镇政府计生办退休干部。

  为了三个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孩子,她辞去了心爱的工作,毅然嫁到了常家。婚后,她没要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淳朴、博大的母爱,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筑就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最美继母”。

  她就是银城铺镇殷官屯村,已经70岁的李凤兰。

  嫁进门就当妈

  结婚前,李凤兰是玉田县亮甲店镇卫生所一名妇产科医生。有爱心的她,经常为没钱挂号的患者交挂号费,自己花钱给产后虚弱的患者买来红糖,她所做的1000多例手术成功率达100%。当时,《唐山劳动日报》对李凤兰的事迹进行过专门报道,她还被评为县里的优秀共产党员。

  1977年,经人介绍,李凤兰认识了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妻子的常坦。淳朴厚道的常坦在区粮油加工厂担任技术厂长,他毫不隐瞒地告诉李凤兰,前妻留下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常利民16岁,小儿子常利明7岁,女儿常利娟13岁。而殷官屯村的住房也被大地震夷为平地,只能挤在厂子里为他建的一间偏厢房里。

  “一个大姑娘,进门就当妈,拉扯三个孩子,难呐!”“你条件这么好,又有稳定的工作,肯定能找到更合适的。”……面对亲戚朋友的劝说,李凤兰曾经动摇过。可是,想起三个可怜的孩子,看着被家庭和工作压得身心疲惫的常坦,她毅然辞去了心爱的工作,来到百里之外的丰润,于1978年5月和常坦正式结婚。

  “凤兰的到来,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希望和温暖,三个孩子更是得到久违了的母爱。咱这辈子,都得感谢她呀!”谈起当时的感受,常坦眼里噙满了泪花。

  一生没要孩子

  结婚后,三个孩子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这个年轻的“后妈”。而常坦作为厂子里的业务骨干,每天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照顾这个家。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到李凤兰一个人身上。

  为帮助这个家,粮油加工厂专门安排李凤兰到厂子里当了一名工人。上班、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李凤兰每天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虽然很累,却乐此不疲。晚上,她还要哄着小儿子常利明睡觉,给他讲故事,直到进入甜甜的梦乡。年幼的常利明从李凤兰身上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妈妈”。看着她为了这个家所做的一切,大儿子和女儿也逐渐从心里接受了不是亲妈胜似亲妈的李凤兰。

  最初的几年,家里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为继,更不用说拿钱去买菜。李凤兰就在自家地里种了些蔬菜,可附近没有水。天刚蒙蒙亮,李凤兰便起床往返几里路去挑水浇地。看着她每天忙碌的身影,大儿子常利民主动跑来,帮忙挑水,打理菜地,替李凤兰减轻了许多负担。

  1983年,已经在镇计生办工作的李凤兰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消息,着实让李凤兰和家人们兴奋了好几天。可是,沉重的家庭负担,三个尚需抚养的孩子,又让她犹豫了。有人劝她:“三个孩子毕竟不是自己的,老了还得是亲生的最贴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毅然作出了第二个抉择:不要自己的孩子,将全部的爱倾注在三个孩子身上。面对亲友们质疑的目光,她坚定地说:“只要我真心待他们,他们将来对我,和亲生的一定没啥两样!“于是,她瞒着常坦打掉了两个多月的胎儿。

  李凤兰的真情付出,彻底征服了三个孩子的心。他们争着抢着帮助李凤兰干活,主动和她谈学习、谈理想。一次,李凤兰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大儿子常利民骑自行车送她去镇卫生院,跑前跑后,问寒问暖,关切之情令人动容。“孩子们这么理解我,关心我,看来我选择的值呀!”看着三个懂事的孩子,李凤兰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

  助养子女成长

  三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无不彰显着李凤兰的无私母爱和真情付出,共同筑起一个令人艳羡的幸福大家庭。

  为了让大儿子常利民顺利就业,李凤兰仅在粮油加工厂上了一年班,就让他去顶工,自己则回了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粮食系统改革,常利民下岗后到建筑工地当小工。每日的辛苦和劳累,让李凤兰十分牵挂。于是,她拿出省吃俭用的积蓄,让两个儿子都考取了驾照。现在,常利民在一家钢厂开大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女儿常利娟出嫁后,一直想靠养狐狸来致富。李凤兰听说后,大力支持,主动掏本钱、买饲料。最初几年,由于技术不过关,市场低迷,一直赔钱。正当女儿想放弃时,李凤兰主动做工作,再次出钱帮她渡过难关。现在,女儿不仅掌握了狐狸养殖技术,还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咱能有今天,可真是沾了我妈的光啊!“常利娟逢人便说。

  1999年,小儿子常利明准备结婚,女方要求买套楼房。4.5万元的楼款,对于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很难解决。懂事的常利明,对李凤兰说:“妈,您别为难了,要不算了吧!”可她拉着小儿子的手,坚定地表态:“咱一定要买!”在她的努力下,大儿子拿来两万元、女儿借给一万元,小儿子自己也借来五千元,加上李凤兰平时积攒的一万元,买楼款终于凑齐了,常利明也如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如今,李凤兰和常坦都已退休在家,四世同堂的十口人经常聚一起吃饭。大儿子不吃韭菜、大孙子不喜欢吃肉……为了满足每个人的口味,李凤兰每次包饺子就要包三样馅的饺子,保证让家里每个人吃得舒心。在李凤兰的努力下,常家成为村里有名的幸福之家,她也因“不是亲妈胜似新妈”的善举,成为村民争相学习的榜样。

  另据了解,李凤兰还曾担任过一年的殷官屯村书记,成功清理了震后乱搭乱建的房屋,规范了计划生育工作,修通了街道,为银河路的修筑做出了贡献。主动帮助因脑出血瘫痪在床的村民常振华夫妇,经常买饭送饭,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她的倡导下,村里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自编歌舞、快板等节目,宣传党的政策,歌颂农村群众的幸福生活,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吴 迪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