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期】邢树林:八旬党员创建“图书馆” 14载义务宣讲
邢树林为村名讲解十九大报告.jpg
邢树林认为自己的付出值得。从最初的藏书几百册到现在的四五万册,阅览室越办越红火,涉及时事、农业、科技、法律、保健等方方面面。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没有书看而发愁,可以在自家门口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自从有了“星星火阅览室”,不仅沉溺于麻将的村民少了,还使很多村民成为致富能手,曹庆山就通过老邢的阅览室,学习了板栗种植技术,使自家板栗增产丰收。

  遵化市兴旺寨乡沙坡峪村有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村小院,但门口挂着的一块牌匾“星星火阅览室”,立刻将它与别家区别开来。小院的主人就是邢树林。邢树林,1935年6月出生,195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老邢出生于革命家庭,父亲邢桂芳在抗日战争时壮烈牺牲,牺牲时只有24岁。虽然与父亲相处的并不多,但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烈士,骨子里传承了父亲的光荣传统。年轻的时候他担任过村里的大队书记,是当年村里为数不多上过初中的人,他爱看书,爱写东西,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在村里是个多面手。

  2003年,老邢拿出自己的藏书,加上从亲戚朋友那儿收上来的书,在自己家开设了一间阅览室。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百册,品种也比较单一,但四里八乡的乡亲们听说了,都过来看。老邢的想法很朴素,“给农民提供一个看书学习的文化阵地,让农民学文化、学科学知识,在勤劳致富方面提供点智慧,长点知识。”不仅附近的村民来看书,就连外县的老百姓都来借书,《中国妇女杂志社》和唐山市妇联知道老邢办家庭阅览室的事迹后,专程来采访老邢夫妇。一听说要采访,老邢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如果你们实在想帮助我的话,那就送给我一些图书吧”。《中国妇女杂志社》赠给老邢2000册图书,并正式把他的小屋命名为“星星火阅览室”。老邢现在已是83岁高龄,从一开始的摸索着干,到后来去遵化市图书馆取经,现在的图书室既有了规模,又有完善的流程和制度,在办图书室方面,他俨然已是资深人士。

  老邢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两千多册图书,他自费定了十几份报纸,《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环球时报》《河北农民报》《快乐老人报》……从党报,到都市报,再到行业性报纸,老邢订了一个遍,阅览室的报刊种类,比很多单位都要丰富!每隔一段时间,还要乘坐客运车,辗转20公里去城里的新华书店采购新书,为自己开办的阅览室补充新鲜血液。老邢并没有退休金,每年靠种地和打零工收入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五千元。衣服可以穿旧一点的,饭可以吃简单一点的,但在购买书刊报纸方面,老邢是最大方的!为了方便乡亲们学习科技知识,他曾一次性购买了3000多元关于种养殖方面的图书,这几乎是他一年的收入!他不仅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用来买书,还把儿女给的养老钱全部用来购买书籍,他时常告诉自己的儿女,我不缺吃,不缺穿,要想孝顺我就多给我买点书。儿女们都很支持他,经常给他带来些书籍,就连远在北京的大女儿也会定期给他邮寄一些最新的科技书籍。对于这一家人的特殊孝顺方式,乡邻们都赞不绝口。

  多年下来,老邢在这方面已经花费了四五万元。四五万元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一年的收入,但对于一个80多岁的农村老人来说,却是一笔巨款,但老邢认为自己的付出值得。从最初的藏书几百册到现在的四五万册,阅览室越办越红火,涉及时事、农业、科技、法律、保健等方方面面。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没有书看而发愁,可以在自家门口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自从有了“星星火阅览室”,不仅沉溺于麻将的村民少了,还使很多村民成为致富能手,曹庆山就通过老邢的阅览室,学习了板栗种植技术,使自家板栗增产丰收。

  起初,老邢没有图书管理经验,村民们借书不要押金,也没有借阅记录,借书拿着就走,还书全凭自觉,造成大量图书流失。为了催回借出去的图书,老邢整天四处奔波,有时,为了找回一本书,老邢经常要骑着自行车跑十几公里的山路。看到日益减少的图书,老邢心如刀绞。图书室里的每一本书都是他的宝贝,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为了改变书籍频频丢失的状况,他专门跑到遵化市图书馆,学习了图书的分类和管理。学有所成之后,他不仅为自己的阅览室制订了借阅制度,还专门制作了借书证,对图书进行详细分类,并给每本书一个编号,有人借阅时就及时记录在册。这样,谁什么时间借了什么书,一查便知了。

  亲戚朋友看他如此劳累,就劝他,这么大岁数了,做这干嘛,哪如好好得享受天伦之乐?每当此时,老邢就会认真地和亲朋好友理论一番。“我不图名也不图利,我是为了公益事业,让村民提高素质,让精神变物质,科技致富,这个效益很大的。”就是这样一件光搭钱出力,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事情,被老邢当作了一生的事业来经营。对于这些,老邢的家人都十分支持。老邢的儿子话不多,但他告诉北洋君,“父亲做了这件事之后,每天的心情特别好,他愿意干,我们就支持!”老邢的老伴儿苏月芹也说,“从家里拿钱倒是没啥,我支持他,把自己的那点文化施展施展,为老百姓多做点好事,发挥发挥最后的光热,挺好!”14年多的时间里,具体有多少人次来家里看过书,老邢也说不清楚。但摆在书桌案头的那几本厚厚的借阅记录,却在静静地述说着这间阅览室每一天发生的故事。书越来越多,原来的房间放不下了。2011年,老邢在院子里重新盖了一间一百平米的屋子,把书都搬进了新家。白色的瓷砖、墙,崭新的书架,老邢的书屋像变了个样子!

  除了建设好阅览室这个宣传阵地外,他为自己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每个月的月初和中旬,去村民活动中心办黑板报。板报的内容多是老邢从报纸上摘抄下来的,每一期都能紧扣时代精神。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或是党和政府有新的、重大决策出台,他都会及时予以宣传。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作为老党员的邢树林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借乡亲们到图书馆看书的机会,每天利用十几分钟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十九大精神。他还自己动手,书写悬挂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标语,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老邢说:“老党员还得发挥余热,在有生之年甘为党的义务宣传员。”做宣传员,老邢是有特长的,村里所有的文化活动一直都是他一手操办的。在乡亲眼里,带着助听器、步履略显蹒跚的老邢永远是忙碌的,忙着为大伙儿提供更多更实用的书籍,忙着通过黑板报传达党的声音,还要不时地自编自演一些文艺小节目。通常,老邢编排节目时,老伴儿也要坐在一旁当参谋。老俩口共同创意的小节目有情节、有悬念,有身边事、有群众语言,被乡亲们喜闻乐见,还多次到市里参加演出。每每说起这些,老两口就会一脸的满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老邢最喜爱的诗句,也是他晚年的生活目标。“我的志愿就是活着干、死了算。老党员不能褪色,得保持党员先进性。”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人,并没有璀璨的梦想、华丽的言语,有的只是老当益壮的情怀和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图书室里络绎不绝来看书的乡亲:读书时乡亲们脸上满足的表情:这些都是让老邢充满动力的原因。我们也应该谢谢老邢,他用自己十几年如一日的行动,传播着祖国的伟大成就,让身处基层的老百姓,受到文化的滋养,知识的助力。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杨计品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