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期】王启华:医者仁心 以真情赢得尊重和信任
王启华照片.jpg
从医二十余年里,王启华潜心临床医学事业,致力于脑神经外科的研究与治疗,不仅亲自成功实施了丰润有史第一例脑中央沟区脑膜瘤手术,还填补了多项我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空白。2012年2月,唐山市文明办,唐山市卫生党委,卫生局授予他全市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疗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启华,男,1964年4月出生,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脑外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无影灯下,他心神凝聚,用一把小小的手术刀让无数垂危的病人获得新生;病房里,他笑语盈盈,用宽厚仁慈的心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办公室里,他声声教导,带领科室团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从医二十余年里,他潜心临床医学事业,致力于脑神经外科的研究与治疗,不仅亲自成功实施了丰润有史第一例脑中央沟区脑膜瘤手术,还填补了多项我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空白。2012年2月,唐山市文明办,唐山市卫生党委,卫生局授予他全市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疗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

  医者仁心 以真情赢得尊重和信任

  “大娘,您老今天精神多了!只是大脑里的积液还得再吸收吸收,您就安心再输两天液吧。”病房里,王启华拉着王素芹老人的手,耐心地安慰道。

  81岁的王老太太因慢性硬膜下血肿做了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刚刚两天,就吵着要回家。没办法,老太太的大女儿只好“搬”来了王启华。“我妈就听王主任的话,她说王主任不仅治好了她的病,还让她觉得特别亲切,就像一家人一样。”老太太的大女儿还说,母亲刚来时,情况非常严重,把她们都吓坏了,因为年龄大,王主任对母亲也特别照顾,亲自过来好几趟,聊聊病情、拉拉家常,缓解了病人和家属的紧张心理,手术也是他亲自做的,很成功。在王启华的劝说下,王素芹老人终于安静下来,露出了微笑。

  王启华觉得人一得病就会变得脆弱,医护人员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影响病人的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病人真正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医者仁心”,王启华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针对患者绝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治疗中尽量不用贵药、不开大处方,不做重复检查,尽可能花最少的钱为患者治好病;有的病人问他手机号码,他也热情地提供,即使病人出院了,也能随时拨打“专家热线”;对于“红包”,他总是拒收,实在难以拒绝的,为了让病人及家属安心,王启华的做法是先暂且“收下”,然后再原原本本地为其交住院押金,致使入院处的收费人员都认识了这个为患者交“押金”的王主任。

  真情付出,桃李相报。豆各庄村民孙秀枝将“服务热情 技术精湛”的锦旗交到王启华手中;为了当面说声“谢谢”,一对来自玉田的夫妇在医院等了他整整一天;知道王主任不收“红包”,有的病人出院后将自家产的萝卜、花生、玉米渣偷偷放在王启华的办公室门口……很多病人最后都成了王启华的朋友,因为大家觉着他是一个好医生,一个好人。

  恪尽职守 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

  王启华总是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患者是医生的老师,我的经验来自患者,我要从心里感谢患者,并在工作中全力为他们服务”。

  神经外科收治病人特点体现一个“急”字,一个“重”字,越是正常下班后越来病人,越是节假日病人越多,而且都是急危重症!作为一个神外的医生,他们上班不是8小时工作日,而是24小时!电话铃声就是命令,随叫随到!

  2010年夏天的一个雨夜,大约23:00点,王启华做完手术回到家刚吃了几口饭,电话铃声突然想起,对方传来了焦急的声音;“主任,来了一位重症脑出血患者,急需手术。”他马上放下饭碗,换上衣服准备下楼。此时外面正下着大雨,妻子心疼地对他说:“叫120来接吧!”并拨打了120车,但此时2辆120车都在出诊,调度让等一会。他知道后马上下楼,妻子拉都没拉住,只扔下一句话:“什么都没有抢救病人的命重要!”冒着雨、趟着水赶到医院。

  病床上,病人右侧瞳孔已经散大,昏迷不醒。王启华查看病情后,马上下医嘱,为病人做好术前准备送到手术室。麻醉开始,病人大便失禁,气味刺鼻,污染了手术台。王启华带上手套,将病人大便用纸一下一下的擦净后,又用布将病人肛门清洗干净。手术开始了,由于病人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脑组织广泛渗血,止血非常困难。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直到5个小时后出血点才完全止住,王启华和同志们稍稍松了口气。早晨8点钟,手术成功完成。因为刚刚手术的病人各项生命体征还很不稳定,科里重病人又多,王启华坚持守护病人,直到晚上10点才回家休息。

  这也只是王启华工作的一个小小片断。用护士长刘艳丛的话来说,“每天最早来病房是他,病例翻看最多的人是他,科室里走路最快也是他”,甚至还曾创下三天三夜连续坚守在手术室和病房的记录。自1993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以来,王启华从没有休过一整天节假日,没有休过一天年休假!为了病人,不知多少次挨饿、不知失去多少睡眠时间、不知失去多少与家人欢聚的时间……但他得到的是病人家属欣慰的笑容、同事敬佩的目光、领导赞许的话语!

  潜心医术 在勤奋与创造之间提升自我价值

  王启华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亲眼看着一个个危重患者在自己的手术刀下,摆脱死神的纠缠,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为了保有这种幸福感,他只有勤奋地学习、刻苦地钻研,以更精湛的的专业技术使自己不断地提升与完善。

  为丰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王启华先后参加了医疗专科、临床医学本科的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为不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他先后到天津脑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北京三博医院进修神经外科;他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学术团体学术活动,不断充实自己,为指导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王启华成功进行了脑中央沟区脑膜瘤手术,这也是丰润有史以来的第一例由本院医生主刀的脑重要功能区开颅手术,在其他县区级医院也极为罕见。手术的成功,为医院赢得了巨大声誉,也让那些因颅脑创伤、高压脑出血等急危险重的患者不再因转院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玉田、遵化等一些周边地区的患者也都慕名而来,脑外科(后改名为神经外一科)的床位数也由刚刚起步的20张增加到40多张。

  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王启华又率先在医院开展了脑脊液鼻漏开颅修补、脑重要功能区及脑深部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由他主持或参与的专业技术项目(课题)多达二十余项,其中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程序和诊疗技术,填补了我区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空白;《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中等量脑出血相关技术改进的应用研究》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他本人还连续担任唐山市医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由其撰写的论文也多次发表在《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中国误诊学杂志》等国家和省级核心期刊。

  甘为人梯 铸就神经外科新辉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启华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领悟到“传、帮、带”对科室的年轻医生和进修医生、实习生迅速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们,手把手教他们“实战”技术,指导他们选课题,给他们启迪心智,给予严谨治学的熏陶,这种在学中练,在练中升华的培养方式,迅速提高了年轻医生的诊断技术水平。

  此外,作为神经外一科主任,王启华深知责任重大,对科室管理工作也毫不松懈。为保障医疗安全,他教育科室人员诊治要尽心、观察要细心、解释要耐心,掌握告知的方式和技巧,决不能因为问题小而不当回事,对病人的病情演变、身体健康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都要了如指掌,对任何有疑问的情况决不能放松,一定要弄清并解决为止,并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上做起,时时处处抓安全;组织全科人员认真执行14项核心制度、各项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收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王启华的带领下,神经外一科26名医护人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科室工作得到较大发展。许多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医,每年做手术200多台,年治愈病人1200多人次,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并获得“服务奖、质量奖、创新奖”等奖励。王启华也因成绩突出,2012年,被授予全市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疗卫生工作者”称号,并多次获得区委、区政府颁发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嘉奖、三等功、十佳服务标兵等奖励。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王启华以实际行动昭显了一名医者的赤胆忠心,在他钟爱的神经外科医生岗位上朴素而执著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追求,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谱写着光彩人生的新篇章!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杨计品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