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期】郭王所:133具抗日烈士忠骨“守护人”
河北好人榜.jpg
七十余年,足以让一名牙牙学语的幼童成长为沧桑老者,但再漫长的时光也无法磨灭烈士的忠骨。在武安阳邑镇上柏林村“石沟坡”东岸黄土下,1940年牺牲的133具抗日烈士遗骸长眠于此,常年守护他们的是一位73岁的老人——郭王所。   

  七十余年,足以让一名牙牙学语的幼童成长为沧桑老者,但再漫长的时光也无法磨灭烈士的忠骨。在武安阳邑镇上柏林村“石沟坡”东岸黄土下,1940年牺牲的133具抗日烈士遗骸长眠于此,常年守护他们的是一位73岁的老人——郭王所。

  老人遗言引出百余名抗日烈士遗骸埋葬地

  2009年7月,武安市阳邑镇上柏林村村民郭王所找到该村烈士纪念堂负责人刘清林,他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咱村‘石坡沟’东岸那里埋着一群抗日烈士嘞,这是俺父亲咽气前的遗言。”郭王所说道,郭王所父亲叫郭成忠,为1938年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1940年其担任武委会主任。

  1992年,郭成忠去世前,将儿子郭王所叫到床前叮嘱,当年八路军在村外与日寇曾有一场战役。仗打完了,郭成忠和乡亲们一起将壮烈牺牲的八路军战士掩埋在上柏林村“石坡沟”东岸的荒地里。

  “当年这些人为我们百姓们打天下,为国捐躯,咱不能让他们抛尸荒野啊!你一定要帮我找上级领导把他们厚葬了。”交代完后事,郭成忠老人撒手人寰。

  获悉这条重要消息,刘清林不敢怠慢,他第一时间上报至武安市民政局,领导当场表态,“宁信其有。这都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这些无名烈士说不管。”随即,一场寻找烈士的行动全面展开。

  2009年11月1日,根据郭成忠老人生前提供的大概位置,在武安市民政局和阳邑镇的组织下,工作人员在上柏林村“石坡沟”东岸一块地里进行了寻找挖掘。在挖掘烈士遗骨的现场,人们发现了许多当年战士们穿着的灰色服装残片、外套和衬衣的纽扣、皮带扣、烟袋、子弹头等物品,从挖掘出的耳环判断,当时可能有女卫生员或女宣传员,这些珍贵的遗物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

  据参与发掘的人员讲述,被寻找到的烈士遗体基本上是头朝北、脚朝南依次埋葬,每具之间相隔一米左右。此后,共有133具无名烈士遗骨被挖掘清理出来。

  133具忠骨,133副棺木,266块红布,被一一摆放妥帖。

  一位临终老人的遗言让这些被深埋69年的忠骨再见天日,也揭开了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悠远记忆。他们是谁?经历过怎样的一场战斗?

  133名无名烈士为“孤的山战役”牺牲者

  通过资料文献和当地老人回忆,逐渐还原出当年那场战斗:1940年9月9日(农历)下午,盘踞在邯郸的日寇纠集兵力,对八路军梁沟兵工厂进行了疯狂袭击。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奉命在阳邑孤的山高地执行阻击日寇的战斗任务,战斗非常惨烈,敌我双方伤亡较大。战斗结束后,柏林村村民将不能随部队行动的重伤员300多人抬到村子里进行救治,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差,有100多人因伤势过重而光荣牺牲。时任柏林村武委会主任的郭成忠同志组织村民,将牺牲战士就地掩埋在一个叫“石坡沟”的荒地里。

  郭成忠老人一直守护着这些烈士遗骨,直到临终前才将“秘密”交代给儿子郭王所。办完父亲的丧事后,郭王所一直不敢忘记父亲的嘱托,经常独自到“石坡沟”去看看走走,发现有白骨外露,就填土掩埋;见杂草太盛,就拔拔割割。每次做这些的时候,他都是心情沉重,难受至极。

  “俺不能就让这些烈士一直埋名于此,有生之年一定要给他们安一个‘家’。”不时看到烈士遗骸露出来,掩埋后,郭王所都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法将这些烈士重新安葬,否则对不起我父亲,更对不起这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

  从1992年开始,郭王所就不停地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那时生活困难,他出门都是想尽办法蹭车,在武安市内跑一天,连一顿饭也舍不得吃,一个人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也不知道自己找了多少部门,没有回音就一直找下去。建墓园、重新安葬烈士的决心从未动摇过,每次无功而返回到家中,他都会跑到“石坡沟”对着黄土下的烈士们给自己打气,“绝不放弃,哪怕我跑不动了,我就让我儿子继续跑。答应俺爹的事,一定做到。”

  2009年,转机终于到来,郭王所17年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2009年11月1日,当地政府部门开始组织人员寻挖烈士遗骨,此时武安遭遇了50年一遇的罕见大雪。村民们踏着齐膝深的大雪,顶着刺骨的寒风,也没有停止这项神圣的工作。60多岁的郭成何因此冻坏了双腿,至今还隐隐作痛;女村民郭秀梅,拖着多病之躯投入工作,雪后感冒也没有耽误出工……65岁的郭王所更是忙前忙后,坚持守护了139个日夜。

  2009年12月17日,133副棺材被转移到石坡沟一块地的堰下,随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勘地建墓工作。至2010年4月25日安葬,郭王所都是日夜守护在这些棺木旁边。

  两代清贫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郭王所的父亲郭成忠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参军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在范子侠手下英勇杀敌。后受党组织派遣,长期隐伏在柏林村从事扩大组织、护送首长、筹集军粮、传递情报等工作。解放后,郭成忠长期在村里担任领导干部,历任党支部书记、村长、建校负责人。

  1955年,和郭成忠一起参加革命,后成为领导干部的张起旺来到柏林村,要郭成忠外出工作、端“铁饭碗”,张起旺在柏林村住了两天,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没有说转郭成忠,最后只得气呼呼地离开郭家。

  建国前参加工作的郭鸿祥,在清理档案中偶然发现了郭成忠参加“百团大战”的事迹,专门回到柏林做郭成忠的工作,要他找找组织,办理优抚手续,也被郭成忠断然拒绝。

  郭王所曾参加武安市的战备团赴涉县搞战备建设,战备团解散后回到村里,父亲郭成忠一直教育他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没有因为其工作的事情找过任何关系。

  烈士陵园建成后,感动于郭成忠、郭王所父子两代人七十余年的坚守,当地政府和河北省民政厅领导询问郭王所个人待遇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由政府出面解决,但郭王所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表示希望能继续看护烈士陵园。

  如今,每天清晨郭王所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离家两公里的“孤的山战役”烈士公墓里打扫卫生,提起这个身形消瘦、皮肤黝黑的老人,当地百姓都对他默默守护烈士遗骨数十年不离不弃的事迹赞叹有加。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