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期】刘玉珍:坚持义务修路 40多年风雨无阻
馆陶县刘玉珍照片.jpg
刘玉珍,男,汉族,1932年出生,贫农,一位老人,一把铁锹,一条土路。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哪里路上有坑坑洼洼,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从中年到老年,40多年来,他肩扛铁锹的蹒跚身影是邯郸市馆陶县路桥乡梭庄村里一道最独特的风景。
  刘玉珍,男,汉族,1932年出生,贫农,一位老人,一把铁锹,一条土路。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哪里路上有坑坑洼洼,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从中年到老年,40多年来,他肩扛铁锹的蹒跚身影是邯郸市馆陶县路桥乡梭庄村里一道最独特的风景。

  “老爷子能够几十年坚持义务修路,特别不容易。”乡亲们口中的这位老爷子名叫刘玉珍。40多年来,他坚持做着一件事——义务修路,他用耐心和执着为路桥乡梭庄村民铺平了一条回家的路,铺平了一条致富的路。

  现在,刘玉珍老人修路的身影已经成了路桥乡一带特有的风景。村主任李林春说:“我们路桥乡梭庄村有位好人,他叫刘玉珍,85岁高龄依然常年为村民义务修路,哪条路不好走他就出现在哪条路上,坚持常年义务修路有多少年我也记不清了,40年前的冬天,老人早早的起来就为我们扫去路上的积雪。现在我们村仅有的两条土路被刘玉珍修的平整 、好走、畅通,过往行人都为这位道德品质高尚的老人竖起大拇指!。”

  对于修路的意义,刘玉珍老人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记住了老一辈人常讲的话“修桥补路,积德造福”。路修好了,对谁都有好处。很多村民骑车或开车都走过刘玉珍老人修好的路,不论是拉运庄稼、上下学、寻医看病,大家都享受过他修路带来的方便。

  如今交通条件改善了,一些乡村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但通往临西的道路仍然是两条土路。刘玉珍老人的修路任务仍在延伸。他说:“虽然我80多了,但我的身体还好,我还要一直干下去。”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