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期】滦平特教老师群体:编织残障孩子多彩人生
河北好人榜.jpg
特殊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为从事这项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爱心援助,温暖和激励着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心,我们决心将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用爱心奉献绘就残障孩子湛蓝的天空,用岁月青春编织残障孩子多彩的人生。
  滦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2004年7月,是一所集智障、听障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2014年4月由原校址迁进现址,学校占地14亩,在校生80人。他们大都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有的语言障碍;有的智力残疾;有的自闭;有的多动;有的一出生就没听见过声音。学校一直以“补偿缺陷,发展特长,学会生存,融入社会”为办学宗旨,以“勤奋、博爱、和谐、发展”为校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特殊教育管理途径,努力使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尊重生命”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记得一位伦理学家曾说:“人类有1%—3%的残疾,这几乎是一个常数,而这1%—3%的不幸恰好落在他们身上,我们则因此成了健全人。所以几乎可以说,正是残疾人拯救了我们,因此我们对残疾人不仅是同情,更真诚的态度是感恩、尊重”。

  其实我们不难看到: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疾病、意外、老化而残疾,身体残疾已不是少数人的问题,因此作为特教人,我们首先正视自己的职业,正视残疾生命个体的存在。于是“尊重生命、创造价值”在特教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便赋予了新的内涵,将特教学校定位于残疾孩子的“避风港”,将教师定位于残疾孩子“生命中的守护者”。对残疾孩子全权负责已成了特教人义不容辞的担当,目前校已形成了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勤奋和谐的团队精神、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因此学校教师群体先后赢得了承德市“巾帼文明岗”、“滦平县十大感动人物”等荣誉称号。

  不忘持久坚持,努力改善教学环境

  人世间最难的事是坚持,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滦平特教之所以走到今天,大到学校发展,小到教师成长,都是坚持的结果。十四年艰难建校的成功历史,告诉我们:持久坚持,永远是特教成功的秘诀。坚持抓住让领导、社会了解特殊教育、关注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的机会。因此,就有670多万的财政投入建特教学校;就有中国保利集团捐赠价值15万元教学设备;就有河北省教育厅10万元的专项设备款;就有国家慈善总会捐赠6000美金的美国净水机;还有刚刚做完的美化校园义务植树等政府投入及社会各界无私援助。

  强化教育管理,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特殊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不但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更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校在每个学期初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集中组织教师学习特教理论,普及中国手语、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特殊教育的未来。狠抓教师基本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开展自学、集中学习等形式,从教师素质提高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课程标准和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特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信息技术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引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培训以及特殊教育理论学习,学校为教师购买了《中国手语》、《聋教育》、《培智学校教学文萃》等特殊教育学习辅导理论书籍,此外学校出资教师选订了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供教师阅读、学习、开阔眼界。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校刘军志等3位教师被承德市教育局评为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

  2007年,校参与了由秦皇岛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牵头的省级科研课题----《河北省培智学校地方教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全省培智学校2011年秋季正式使用该套教材。随着智障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科整合”已成为智障教学的必须,老师们坚持“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打破学科间的独立界限,实施“分层分类、个别化教学”。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同时,校高度重视艺术课教学,成立了美工、劳技、舞蹈、体育等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学生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掘和展示,在县、市、省、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竞赛中多次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其中在河北省第四届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活动中,校选送的王冠军同学的独唱《外婆的澎湖湾》荣获声乐类三等奖。在河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校司子文、朱明洲两名同学取得了一银三铜的好成绩。其实我们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捧回一个奖杯、奖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尝试和挑战,让孩子们相信:只要努力,我们能行,并将这种信念装进人生的行囊,支持其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真正为残疾孩子一生奠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学校管理,校制订了详细具体的教师考核办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教学过程、教学实绩等四方面综合进行量化,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渐步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坚持贯彻实施教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按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教学行为,行政、后勤人员的管理以及服务行为都较好地得到了规范,开放式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特色。

  重视康复补偿,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由于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针对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除了利用校会、班会、队会等大型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外,每位教职工都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点滴小事,教育学生不断加强基础道德修养,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全体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24小时全程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艰难科学文化知识和康复补偿教育以外,更加注重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管理。校的教师轮流值班,凭着一颗对残疾学生的爱心,靠着对特教工作的一片赤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工作着,既要管理学生的笔墨纸砚,又要负责学生的吃喝拉撒,我们每一位教职工时刻都以自己的博大胸怀去包容学生那一颗颗脆弱的心灵,使他们时刻都处在一个宽阔的爱的海洋。为了让残疾孩子的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校在县残联积极协助下,争取到国家出资30万元,为聋生黄金库、仇红艳在沈阳做了人工耳蜗移植手术。现在两名聋生都回归了主流社会,能用语言和我们正常交流了。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学校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这样的校园里,孩子们才能拥有家一般的舒适和安逸,父母一般的呵护和关爱,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方法,我们的校园环境建设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感染,让学生真切感到“每堵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在传情”,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学校规范管理的亮点。在历次迎接国家、省、市、县各级检查活动中,都赢得了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2017年6月12日,CCTV-7《乡村大世界》节目组来到校录制节目,并为学校捐赠了1300多册图书。                          

  十四年来,承德日报、燕赵都市报、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校进行了详实的报道,学校先后被评为“助残先进单位”、“实绩突出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特殊教育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特教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特殊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为从事这项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爱心援助,温暖和激励着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心,我们决心将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用爱心奉献绘就残障孩子湛蓝的天空,用岁月青春编织残障孩子多彩的人生。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