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期】刘连山:殚精竭虑谋发展 履职为民创大业
刘连山.png
刘连山,男,1952年4月出生,1984年11月入党,1971年8月在霞口镇政府参加工作。2011年3月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刘连山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殚精竭虑谋发展,心无旁鹜干事业。
  刘连山,男,19524月生,1984年11月入党,1971年8月在霞口镇政府参加工作。2011年3月回担任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刘连山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殚精竭虑谋发展,心无旁鹜干事业,使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2000元,每年村集体经济实现30多万元,该村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达20多项,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建红旗村、全国文明村、生态旅游村刘连山探索和践行的“3322”工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刘连山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讲党性,重学习,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刘连山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工作首位,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学习党报党刊,及时了解中央、省市委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用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集中研讨、外出参观、举办讲座等形式,积极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果树管理技术,使每位党员都成为党的富民政策宣传员、果树种植的行家里手。同时,刘连山重党性,讲廉洁,自觉用《党章》、《廉政准则》等约束自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行为,使每位村“两委”成员都能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强机制,聚民心,提振刘老人村“精气神”。刘连山在继承和发扬历任村“两委”班子规章制度基础上,探索和践行了“3322”工作法,凝聚了民心,激励了干部,形成了今天的“刘人精神”、“刘人情怀”“刘人习惯”。人精神--干部敢担当。帮着群众想、说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刘连山回村任职后,带头联系扶全村最困难的3个五保户、7个低保户,外加1个“空巢”老人家庭;每天清晨第一个到办公室召集碰头会,第一个拆掉自家房子拓宽村街,第一个冲到井屋爆炸现场抢出半桶柴油,第一个签订自家土地流转合同,第一个执行《红白事约定》等,在他的引领带动下,村内班子其他成员个个争先恐后,唯旗是夺人情怀--党员群众一家亲。把群众利益放在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党群一条心。刘连山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了党员联系群众、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群众评党员等制度,调动起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党支部5名成员长年义务看护1100个农田防渗管道出水口,每年轮流自驾机械义务为300亩集体土地深耕,为35名党员明确了治安巡逻、纠纷调处、植树护林等责任岗,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自成群众的“主心骨”。人习惯--群众监督干部。刘连山坚持村里的大事小情摆到桌面上,让大家议议,依据群众意愿做决定。刘连山制定完善了村务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阳光低保制度、干部自律规定等,干部的自我监管和群众的时时监督,构成了刘人村务监管的有效格局。

  三、谋划,强基础,筑牢加快绿色发展的根基。如何加快村内发展一直是萦绕在刘连山心头的一件大事。任职以来,刘连山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多次召开党员会议、群众代表会议研究发展对策,形成了以梨产业为依托,走生态旅游观光的富民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制定了《刘老人村2011-2030发展规划》、《刘老人村梨产业发展规划》、《刘老人村美丽乡村建设暨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等3个规划,为把规划落实好,他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3-5年努力,力争旧村变新颜。几年来,他通过跑办项目、申请上级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了2000多万元资金,大打基础设施攻坚战,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翻村内“三横三纵道路3800米、环村道路5500米、田间道路3300米,新建了办公楼和面积1800平的梨韵广场,新开挖引水渠2600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投资近千万元,以古梨园为核心,谋划建设了古风梨韵小镇,深挖村史文化、乡俗文化、梨文化、运河文化,规划建设八景十园二十八处景点,让每一棵古梨树都能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每一片梨园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建成了集生态涵养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文化体验功能于一身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如今的刘老人村路畅、水足、村美、宜居、宜游、宜业的古风梨韵小镇“刘老人村”屹立在京杭大运河西畔。 

  四、产业,壮特色,鼓足农民群众“钱袋子”。刘连山坚持把发展壮大梨果产业和乡村旅游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发展特色梨果面积2000余亩,倾力打造旅游观光景点,每年梨花盛开、梨果飘香的季节,前来观光、赏花、摘果的游客人数达到5万余人。一是因村制宜强产业。刘连山通过外出参观,认真分析梨果业市场行情,先后3次带领群众去保定高阳参观学习,决定把发展密植梨、打造百年老梨品牌作为梨果业突破性发展、拉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2013年,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将该村37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刘老人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密植梨、对村内5000株百年老梨注册了百年老梨商标,进行精细化、无公害化管理,2013年就种植密植梨面积500亩,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发展密植梨面积1500亩。目前500亩密植梨园已初见效益,亩均收入1万余元。百年老梨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每个百年老梨卖到5元,效益非常可观。二是巧借民力促发展。为促进密植梨产业的发展,他巧借民力,积极与北京多维集团合作,成立了阜城县多维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将村的3000亩密植梨园、5000株百年老梨园整体转包给多维集团,由集团公司出资1000万元,着力打造阜城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农户不但可以领取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公司务工,五年后还能分红,可谓一举三得。三是做促旅游。刘连山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之机充分挖掘该村的运河文化、村史文化、梨文化,查看刘氏族谱,张氏族谱,着力打造百年梨园文化旅游景区。投资约800多万元,建有鸭梨博物馆、风韵梨塘、村史展览馆、刘老人故居、世界名优梨园展示区、梨休闲养生文化区等一个个旅游景点,使该村真正成为集赏花、摘果、品梨于一体的具有浓郁的梨乡气息的旅游专业村,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主导产业。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吴 迪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