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期】孙云川:开展公益项目 让贫困癌症患者看得起病
1、中西医结合医院 孙云川2.JPG
孙云川,男,1973年3月28日出生,45岁,中共党员,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化疗中心主任、放化疗一科主任、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孙云川从事肿瘤(癌症)治疗工作20年来,在修炼精湛医术的同时,不忘医疗服务百姓,救死扶伤的根本,力推多个大型公益救助活动,让那些贫困癌症患者重拾信心、重获救治。

  孙云川,男,1973年3月28日出生,45岁,中共党员,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化疗中心主任、放化疗一科主任、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孙云川从事肿瘤(癌症)治疗工作20年来,在修炼精湛医术的同时,不忘医疗服务百姓,救死扶伤的根本,力推多个大型公益救助活动,让那些贫困癌症患者重拾信心、重获救治。

  做公益缘于“受刺激”

  孙云川在工作中看到,虽然国家的医保政策在不断完善,但是癌症这种重病大病治疗费用高,让一些患者负担不起放弃治疗,让农家娃出身的孙云川对这些“穷病人”感同身受,很“受刺激”。医者仁心,一定让贫困的癌症患者在自己的医院安心看好病!孙云川在替贫困患者思考出路。

  朋友劝他,医生在病房认真治病就是尽责,看不起病的事不归他管。可孙云川坚持自己的想法。几经考虑,他提出以推行公益项目来帮助那些贫困患者。首个公益项目定为“寻找最需帮助的肿瘤患者”,目标是救助200多名癌症贫困患者,免除他们除新农合报销以外的放疗费用。项目方案得到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肿瘤医院沧州分院)院长王立新的支持,他称赞说,这件事正是医院想做的,患者所盼的。

  2013年夏,在媒体的支持下,“寻找最需帮助的肿瘤患者”公益活动启动。一时,引来诸多报名者,这里面就有当初因贫困离开医院放弃治疗的患者。

  在“寻找最需帮助的肿瘤患者”活动中,大量的额外工作让孙云川与同事们高负荷运转,累得孙云川见了家人都不愿说话,径直去卧室睡觉,为此家人没少埋怨。通过这项活动,200多名癌症患者得到救助,140多人成功延长生命。此时,大家所有的疲劳都被甩到九霄云外,别提多高兴了。将心比心,贫困患者们也感恩帮助他们的孙主任。

  善行“扩面”让更多人受救助

  让孙云川始料不及的是,在“寻找最需帮助的肿瘤患者”活动结束时,还有更多的贫困患者排着长长的队伍期待医院把他们纳入救助范围。为了做公益项目,繁重的工作让孙云川消瘦了许多。公益项目还要不要继续?怎么办?面对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孙云川又向院领导请命:“继续干,不让贫困患者失望。”

  2015年,开展第二个公益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卵巢)癌救助”;2018年第三个公益项目“阻贫 筑爱”困难肿瘤患者放疗费用减免成功实施。

  医生帮助患者,患者想着医生。孙云川的手机里有700多个电话,一半以上是曾经救助过的病人或者家属。逢年过节的祝福信息自不必多说,经常地嘘寒问暖、唠唠家常是常有的事。

  给肿瘤患者提供精神动力

  许多癌症患者得知自己患癌后,会心情沮丧、寝食难安,再加上治疗过程痛苦和对癌细胞复发、转移的担心。有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障碍,这成为肿瘤治疗进程中的绊脚石。如何让癌症病人走出阴霾?孙云川组织的群体抗癌群,无疑是一剂“好药”,癌友们相互帮助是一种温暖。“群体抗癌”就是帮癌症患者缓解压力、增加自信、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绝望情绪”、走出困境,在患者不同病情阶段都可发挥作用。

  多年来,孙云川为癌友组织了30多场同病种交流会,20多场抗癌康复经验交流会。还与媒体联合举办《勇者胜,寻找身边的抗癌明星》等活动。让抗癌成功的“过来人”讲述自己如何与癌症抗争的经历和康复经验,使众多患者获取了正能量。

  努力钻研,苦练本领

  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治愈和健康,医学工作者在此目标的指引下一直在不断的努力。近年来,孙云川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积极总结治疗经验,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在医疗技术领域同样硕果累累。近年来,孙云川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次,沧州市科技进步奖一次,科研成果发表于国内外各大期刊。与此同时,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用心的仁慈关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多次获得“沧州市医德标兵”“沧州市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