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期】郭蕙:逆境中的相濡以沫——坚守爱的承诺
4.jpg
街坊邻居都说:这个家能有今天,三个孩子都家家幸福,离不开郭蕙这个全家的顶梁柱啊!30年的艰苦生活,不仅没有使郭慧老人累倒,反而使她的脸上呈现出坚毅、乐观的神情。与老人谈话时,她也说的非常轻松:“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就想着,只要我在,就一定要照顾好他。”
  老人名叫郭蕙,盘点老人走过的人生道路,可谓几经沉浮,充满坎坷。1943年出生于张北县城关乡元泉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郭森智早年参加吉鸿昌的抗日队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普通农村老党员。郭蕙老人八岁时全家迁入张北县城居住,在父亲的咬牙坚持下,尽管家庭一贫如洗,但仍供女儿念书,1961年郭蕙老人从张北一中初中毕业后,考虑到家里的条件,懂事的她主动放弃学业,于19614月进入张北新华书店参加工作,18岁的她意气风发,次年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美好的人生画卷正在她的憧憬中徐徐展开。

  1962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大喜事。这年,郭蕙经人介绍,与县文联一名叫王世祯普通干部结婚,婚后的八年间,小家庭的两女一子相继出生。算下来到现在已经50年的金婚了。50多年,过会感受到了家庭甜蜜和不易,在诸多的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没有低头,没有放弃,以自己对爱的承诺,顾老育幼,支撑起这个家,走过了一段相濡以沫的金婚岁月。

  事情还得从结婚那年说起。与那个年代的普通老百姓一样,郭蕙的家庭普普通通,婚后6年间先后生育两女一子。丈夫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年下乡,与丈夫聚少离多,老公公重病卧床需照料、刚出生的儿女需照看的时候,丈夫在蔚县大南山修公路、在赤城县云州修水库;在多么需要丈夫去给排队买药、买鸡蛋、买米买面买煤、挑水的时候,丈夫却在下乡搞文艺宣传、农业学大寨。只能靠她一个人为一家的生计奔波。1963年工作上的突然变故更使得郭蕙老人身心上有了双重压力。像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女人一样,郭蕙在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同时,毅然以自己年轻的肩膀默默扛起了家里生活的重担。

  时间到了1983年。二十多年间,丈夫王世祯作为一个文化文艺宣传工作者,创作完成了歌词、快板书、二人台、民歌、诗歌散文等曲艺作品百余万字,创立了富于地方特色的新曲艺形式----张北大鼓、张北快板,作品在《人民文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作品先后五次参加省文艺汇演。突出的创作才能、优秀的创作成果也赢得了组织认可,1979年调入张北县委宣传部,继任县文教局副局长,负责全县的文化工作。1980年王世祯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出席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北分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当时整个张家口地区唯一一名曲艺界代表。子女慢慢长大,工作蒸蒸日上,噩运之神却正在向王世祯和这个家庭走来。

  丈夫突然病重犹如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1983年丈夫开始突发性头痛,1984年经北京宣武医院确诊为脑瘤,经过手术抢救保住了性命,术后的丈夫却落得全身瘫痪,生活自理能力全部丧失。郭蕙在刚刚走出家庭辛劳能喘喘气后,又要面对一个冷峻的现实。一个重200斤全瘫病人的料理难度对于一个妇女可想而知,大女儿刚参加工作,儿子刚考上大学离家读书,小女儿读高中,郭蕙从此又踏上了一条艰难生活之路。术后的几年,每天一次擦身、5次按摩、近20次翻身雷打不动,仅仅如此人就累的筋疲力尽了,还要照顾大小便、换洗衣物。困难不仅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劳,让人看不到头。现在说来似乎轻松,从1983年开始,郭蕙老人尽心的伺候坚持了30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坚持下来。30年前北京医生预言丈夫的来日无多,但在郭蕙老人的照料下却奇迹般的活到现在,曾经的同事都说“世祯能有今天,全靠郭蕙这个好老伴”,街坊邻居也都说:这个家能有今天,三个孩子都家家幸福,离不开郭蕙这个全家的顶梁柱啊!30年的艰苦生活,不仅没有使郭慧老人累倒,反而使她的脸上呈现出坚毅、乐观的神情。与老人谈话时,她也说的非常轻松:“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就想着,只要我在,就一定要照顾好他。”

  郭蕙老人没有因为自己的困境而自怨自艾,以她的乐观、她的坚持感染着家里和周围的每一个人,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善的大义,也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她的事迹感动着这个社会,不得不说,郭蕙老人创造了一个奇迹,也创造了现代相濡以沫坚守爱的承诺的一座丰碑。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孔 飞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