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期】申士强:七旬“愚公”义务修路十载
申士强 固安县宫村镇四姓庄村村民.jpg
申士强是廊坊市宫村镇四姓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几十年来,一直和妻子靠赶集卖枣为生。从2007年开始,靠一把铁锹、一堆石头、一些砖块开始了修路生涯。由于材料过于简陋,修补好的路面很快又被轧坏了,他便自掏腰包买来水泥等升级了修路材料。
  申士强,男,71岁,是廊坊市宫村镇四姓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几十年来,一直和妻子靠赶集卖枣为生。

  从2007年开始,他靠一把铁锹、一堆石头、一些砖块开始了修路生涯。由于材料过于简陋,修补好的路面很快又被轧坏了,他便自掏腰包买来水泥等升级了修路材料。后来,在赶集回来的路上,他偶然间发现了一种更好的修路材料——废弃的沥青。从此以后,每次赶集回来的路上,他都特意捡回来一些。

  每次修路前,他都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沥青熬化,然后用三轮车拉到破损路面处进行修补。申士强随着年纪逐渐变老,条件又有限,修路工作异常艰辛。而他的老伴张克霞不但不反对,还一直支持着申士强做下去。就这样靠捡废料,申士强坚持义务修路10余年,修了多少路,他没有计算过,他总是说:这没什么,只要路好走了,我就高兴。

  在固安县宫村镇,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老人忙碌的身影,他一点点地填补着路面上的破损。这位老人就是四姓庄村72岁的申士强,这样义务修路,他整整坚持了10年。

  申士强的家,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院,一辆被烧得黢黑的三轮车特别显眼。这辆三轮车的车斗就是熬沥青的“锅”,“锅”下还有烧剩的柴火。每次修路前,他都要用“锅”熬1个多小时的沥青。

  申士强刚开始修路时,村里还是土路,一把铁锨、一堆石头、一些砖块就是他修路的工具和材料。“用石头和砖块把坑填平,再用铁锨拍实。”他说,这样修补的路并不结实,没多久就又被轧坏了。

  后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申士强也“升级”了修路工具,石头、砖块换成自己掏腰包买来的水泥。可是用水泥修补路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补好水泥,要连着几天去浇水养护,水泥干透才能坚固。”申士强说。

  申士强平时和老伴赶集卖大枣,沿路他一直观察路面情况,也在寻找更合适的材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路边捡到了废弃的沥青块,“劈成碎块,熬化了趁热补上去,再好不过了。”从那以后,卖枣的路上,他又多了一项任务:捡废弃的沥青。

  在众多的修路记忆中,申士强最受累的一次就是今年6月修补郑各庄小学门前。这是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却有一道四四方方的沟,申士强发现后用沙土、水泥垫过几次,但都不牢靠,还得用沥青。修路那天,天气酷热,每次熬的沥青有限,申士强来回4趟才把路面补好,“真是累着了,回来歇了好几天。”

  因为年纪大了,条件又有限,1平方米左右的坑,申士强要修补几次才能完成,非常辛苦。他的老伴张克霞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一直默默支持着申士强做好事。

  “这么多年,周边村的人都认识他了。哪的路坏了,他就去哪修。”提起申士强,四姓庄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郭伯忠说,开始有人不理解他,后来路越来越好走了,人们都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靠捡废料,申士强坚持义务修路10年。村里村外只要有路面破损,他就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熬好的沥青去修补,十里八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至于修了多少路,花了多少时间,申士强从没有计算过。他说:“这没什么,只要路好走了,我就高兴。”

  申士强老人的善举感动着身边每个人,搜狐新闻、廊坊都市报、廊坊文明网、固安县人民政府网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并于2018年2月获得“最美固安人”称号;2018年6月被评为“固安县优秀志愿者”;2018年11月获得“助人为乐好人”称号。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马 婧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