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期】王青生:创新教育理念 大幅提升教学质量
沧州泊头王青生-2.jpg
王青生的教育路,没有终点,只有信念和坚持,就像他告诉孩子们的那样“在无论你身处‘最速曲线’的什么位置,你都能抵达终点,你只需努力,因为每一个今天,都是你能够努力的最年轻一天。”王青生,这位兢兢业业的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有温度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
  王青生,男,1983年生,预备党员,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副校长。2019年,由王青生担任班主任的1601班学生在高考中全部超过一本分数线,平均分数626分,语文平均分数117.3分,其中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结束了泊头一中连续15年没出清华、北大的历史。不仅如此,王青生还是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师德标兵、沧州市学科名师、高中学科带头人。2019年第五届国际公益教育博会上,王青生受邀在现场向中外与会者分享困境中县级高中在低谷中强势逆袭的经验,还先后受邀赴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做教育经验成果推广。2020年,疫情期间,王青生梳理高三备考经验为全省一线高三语文教师做公益备考讲座,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如今这一讲座已从河北扩展到全国,万余名教师受益。 

  “在同一点落下的两个小球,走直线比曲线速度更快吗?”物理学中的“最速曲线”给出答案——“最速曲线的形状为曲线,起始近乎垂直加速,让物体获得快速通过后半程的水平位移能力,平均速度最快。”泊头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王青生把这一理论应用在教育中,他坚信,对于县级高中学生,走最适合自己的路比最直接的路更节省时间。比起喂学生“喝鸡汤”,他更愿意唤醒学生的梦想;比起在办公室看监控,他更愿意把办公桌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随时看得到自己;比起事无巨细地当好“管家”,他更愿意“袖手旁观”让学生自主管理;比起“优胜劣汰”的分数较量,他更愿意给予学生持续追求梦想的能力和永不言败的信念……

  付出很多 收获更多

  2019年,王青生校长兼任高三年级主任,1601班班主任、语文教师。作为年级主任,他提出“体健、礼成、智达、文萃”八字育人方针,超额完成“一剑破苍天,一年破一千”的高考目标,取得高考一本升学率与尖子生培养的双丰收,创造了县级高中在低谷中强势逆袭的经典案例。作为班主任,他所带的1601班学生在高考中全部超过一本分数线,平均分数626分,语文平均分数117.3分,其中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结束了泊头一中连续15年没出清华、北大的历史。不仅如此,王青生还是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模范教师、省师德标兵、沧州市学科名师、高中学科带头人,2013年他捧回省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他获得全国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方法重要 陪伴更重要

  想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老师首先得有更多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王青生的“招数”可谓数不胜数。

  语文课前十分钟,班级起立朗读,各自“温故”,解决了同学们整理错题但不善于回顾的问题,印象尤深;接下来的3分钟演讲让学生们更为期待,每天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从茶道到诗经,从天文到历史,从表情到动作,每天都有惊喜,疫情期间也从不间断。

  “选择只需识别,填空需要再现,刷题只是单点突破,但回归教材、精读教材才是语文学习的本源。”王青生还摸索出“精读教材,博览群书,改造选择,升级填空”的教学法,得到好评,并受邀到多所学校推广经验。

  王青生还有一“怪”,就是把办公桌就放在教室门口。他说:“我们的教室不设监控。比起冷冰冰的机器监视,我更愿意让教育充满温度,让学生随时能看到我、找到我、感受到我。”这个课堂上幽默风趣、诗词曲赋信手拈来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做的题他必须自己先完成,并学生同场考试,还要每天比学生多做一套题。用王青生的话说,激励重要、方法重要,陪伴更重要。

  “袖手旁观”的班主任

  “猪吃的是湿垃圾,猪都不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掉可以换钱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台上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总结,引得台下同学哄堂大笑。这是寒假前王青生所带班级最后一期特色主题班会,不仅有巧妙的情节设置,还有对于如何创建美好城市的深度思考与探讨。班上的同学被分为七个小组,每两周时间一个小组负责一期主题班会,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幻灯片的制作,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后期制作,王青生全程“袖手旁观”。身着各式传统戏服的学生们演绎中国各大戏种的文化特色,cosplay的动漫人物引人入梦,但最让王青生欣慰的是,孩子们总是会落脚到一个问题的讨论上,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比如动漫限制分级对社会的意义。

  王青生把量化值日班长等诸多大学管理体系引进到高中,并利用与贫困地区学生、优秀毕业生、留学生交流学习的“三驾马车”,让学生们看到艰苦环境下不放弃梦想的拼搏、看到更高平台上的美好生活、看到国际视野上的小城大梦想,让大家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对自身进行规划。

  秋天的诗颂会,学生们中文、英文、古诗词、散文、现代诗应有尽有,配乐、选景处处用心;学生们公益远足,一路捡拾垃圾,帮助老人,义卖义捐;“水蛭有32个大脑”“如果你剪掉蜗牛的一只眼睛,它还会长出来(最好别试)”在王青生教室外办公桌的黑板上,总是有这样有趣的分享。

  所有这些,他都尽量让自己“隐退”,把成长的空间留给学生们。

  不“喂鸡汤”为理想

  从教13年,每当看着学生们走进理想的大学,王青生都感慨万千——检验高中教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在成绩,更在学生未来生活的每一天。他希望的是,学生有坚毅的品格、善良的德性、悲悯的情怀、崇高的审美。

  意识到高中这个敏感又重要的时期,疏导学生情绪更重要,2012年王青生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6年又考取高中生涯规划师。

  比起给孩子“喂鸡汤”的感恩励志教育,王青生更愿意跟学生们聊聊理想,设定目标、激励成长。而在看待学生的视角上,他也总是不同。马虎可能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字迹潦草的背后是审美和自我要求的待增强,他眼中,学生学习上的每一项漏洞都是一种能力的缺失,而他要做的就是把短板补齐,帮学生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分享自己的“独家秘题”,难以沟通的学生他来“搞掂”,王青生让学生和同事都很信赖,因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他的教育理念也被更多教育同仁认可。

  2019年第五届国际公益教博会上,王青生受邀向现场中外与会者分享困境中县级高中于低谷中强势逆袭的经验,还先后受邀赴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做教育经验成果推广。2020年,疫情期间,王青生梳理高三备考经验为全省一线高三语文教师做公益备考讲座,并为全省一线教师组建了“高三备考信息群”,每天为一线师生提供原创晨读材料一份,最大限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化,如今这一讲座已从河北扩展到全国,万余名教师受益。

  热心公益的撑篙人

  他不仅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勇于承担,自己也是公益事业的身体力行者。2014年通过搜狐公益为云贵地区捐赠棉鞋12双;2019年响应泊头市青联号召,为贫困儿童捐赠学习用品及现金;2019年组织1901班公益远足,一路捡拾垃圾,帮助老人,开展义卖义捐活动;同年10月组织“献礼70周年”系列活动。在抗击新冠状病毒的非常时期,他还在线发起“青生公益读书会”“十天挑战一本书”等读书活动。2019年王青生入选“感动泊头”年度人物。

  王青生的教育路,没有终点,只有信念和坚持,就像他告诉孩子们的那样“在无论你身处‘最速曲线’的什么位置,你都能抵达终点,你只需努力,因为每一个今天,都是你能够努力的最年轻一天。”王青生,这位兢兢业业的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有温度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