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期】于巧玲:石油女工热心公益 组织大型公益活动300余次
于巧玲.jpg
于巧玲,女,1976年出生,华北油田公司电力分公司供水运行工区员工。工作28年来,她始终坚守基层,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团员、青年突击手,职工技能比赛第一名等荣誉。自2010年创建“公益群”以来的十年间,她将最初50名成员的草根组织,逐渐发展成一个奉献爱心、传播文明、拥有会员500余人,在油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组织,成为任丘市的爱心名片。

  于巧玲,女,1976年出生,华北油田公司电力分公司供水运行工区员工。工作28年来,她始终坚守基层,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团员、青年突击手,职工技能比赛第一名等荣誉。自2010年创建“公益群”以来的十年间,她将最初50名成员的草根组织,逐渐发展成一个奉献爱心、传播文明、拥有会员500余人,在油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组织,成为任丘市的爱心名片,传播展示着华北石油人有爱心、有温度、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十年来,组织大型公益活动300余次,助学助困助残爱心捐助70余万元,照亮了百余个贫困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2014年,将“公益群”注册成立为“任丘市油地心连心爱心社”。2012年她成为“河北省造血干细胞库”志愿者,荣获沧州市、任丘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任丘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华北油田公司第七届“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今年45岁的于巧玲,已经在华北油田电力分公司工作了28个春秋。这位干起工作不让须眉的石油女工,获得了令人艳羡的众多荣誉,可她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却是十年工余时间的爱心公益之路。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携手爱心同行抵达“抗疫”一线,为华北石油总医院、任丘市人民医院捐赠2万元疫情物资款,协助医护人员共闯难关。

  很多人问她,“是什么让你十年坚持做公益?”她的回答只有5个字——爱出者爱返。

  这5个字的深刻内涵,要从她10年公益活动的一个个故事中去探寻、去体会。

  劫后余生,她用爱回馈生活

  十七年前的一个午后,于巧玲带儿子午睡后,由于疏于看顾,1岁9个月的儿子爬到了窗台上,从四楼跌落楼下。

  几近崩溃的她飞速下楼,精神完全崩溃,悲痛欲绝,任凭怎样哭喊都没有一滴眼泪,那时候的她深深体会到了大悲无泪的伤痛。孩子送医救治期间,她抱着儿子最喜欢的天线宝宝,一刻不放,深深的自责让她多次想从窗口跳下去。医院观察三日后,孩子竟然能吃能喝了!这是奇迹,也是幸运。小家伙安然无恙,她空洞的世界瞬间还原了色彩,她在心里千恩万谢。

  可即便是孩子在一点点康复,于巧玲内心仍然极度恐惧,不敢一个人在家,不敢路过楼下那条路,用她自己的话说:“若不走公益这条路,我当时就是死路一条!”孩子住院期间得到了水电厂工会的慰问金,左邻右舍的帮助和好友的陪伴,这浓浓的爱救赎了她支离破碎的心。母子连心的爱让于巧玲下定决心,今生今世要用爱来感恩社会,用实际行动回报这二次重生的生命。

  每次轮休假期,她都会去主动照料周边的孤寡老人。病床上骨瘦如柴的老人一看见她们,空洞的眼神就明亮了许多。每一次陪护,她从不空手,一包松软的蛋糕、一碗温热的面条、一杯浆糊暖胃的小米粥,让老人倍感温暖。她说,老人就跟老小孩一样,在老去的世界里,最怕孤独,更需要关怀。

  就这样,她带着梦想越走越远。可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渐渐地,于巧玲开始考虑动员身边的爱心人士来帮忙。孩子7岁上学后,她有了时间兑现自己的诺言。2010年9月27日,她创建“爱让我们在一起”公益群,“招兵买马”壮大团队,把自己的家人、好友都拉进群,利用休息时间带领朋友同事一起去老人院、残婴院,义务劳动。她以身作则,不怕脏不怕累,带头给弱势群体捐款、捐物,给残疾儿童喂饭、洗澡,传递正能量,感动身边人。

  一次在市场买菜,她发现一位佝偻着背的老太太,捡拾被人遗弃的烂菜叶。观察几天后,她召集爱心社人员开始跟进,发现老人一个人住在一间破旧的小房里,缺窗少门,唯一的电视机也是个“哑巴”,挂在屋顶的灯泡昏暗无光。大家捐钱捐物捐技术,清除了院内垃圾、杂草,修好了屋内电器线路,给老人送去米、面、油,陪老人聊天做饭,给老人洗涮,一直相伴5年,直到老人入土为安。

  “我不追求生命的长度,我只追求生命的宽度”这是张华绿色家园原会长张华留给这个世界的话语,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以捐遗的方式为生命划下壮美的句号。于巧玲灵魂深处的爱被张华的事迹深深触动,从此,她坚定不移的走上了公益之路。2011年至2014年,她带领团队为张华绿色家园提供了3年全方位的服务。

  爽朗而淳朴的于巧玲,带着感恩的心,带着几分“昆仑山下送晚霞”的美好心境,走近了更多需要帮扶救助群体。

  携手社会,打开“爱的天窗”

  2014年6月26日,在于巧玲等爱心人士的推动下,爱心社商讨成立了“任丘市油地心连心爱心社”,把奉献爱心的范围从孤寡老人、孩子扩展到更多的油地困难家庭。大伙一致推举于巧玲担任组织的法人代表,并负责会员申请、活动组织发布等工作。任会长后,她开始关注敬老院、残幼院、秋季助学。同时,网络平台的宣传,让爱心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爱心社”帮助孤寡老人的义举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不少企业老总、个体老板和工薪阶层纷纷加入到爱心社的行动中,爱的网络不断延伸。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成立油地心连心爱心社,我们的爱心活动更规范了,可以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体。”于巧玲说。

  任丘市内的老人院以及周边南到卧佛堂,北到鄚州,东到梁召,西到出岸的几所老人院,于巧玲带领她的爱心社志愿者每年都要跑上几遍。

  2016年重阳节前夕,淅淅沥沥的小雨给大街小巷蒙上了层朦胧的面纱,60多名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踩着雨水,头顶雨珠,走进了“华油康复中心”为老人送上精挑细选的节目,给200多位老人包饺子。摘菜、洗菜、和面、剁馅,有条不紊分组进行,一个小时后老人们吃上了热腾腾的饺子。康复中心负责人感动地说,“这是建院以来,200多位老人第一次同时吃上饺子。” 于巧玲又一次落泪了,看着老人们洋溢着开心的面庞,她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于巧玲说,“既可以做公益,又能展现石油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感觉身上多了一份荣誉感和使命感。”

  2018年,她带领爱心社携手总医院两次为“三和老人院”、河间市“平安敬老院”免费义诊,捐赠爱心款18000元,购买营养品。

  2018年11月28日下午接到求助电话,一位深度烧伤孩子需要救助,她紧急召开爱心社管理群会议,统一意见,连夜出帖求助社会,先掏腰包给孩子买贴身衣物、消毒药品、营养品。一个月后募捐善款15000元,虽然杯水车薪,但孩子感恩的笑容,父亲激动的泪水,更坚定了她走下去的决心。

  为了让每一位处在困境中的人看见光明,遇到温暖,每一件爱心捐赠衣物他们都精心挑选,也会留下爱心字条。

  如今,担任爱心社会长的于巧玲,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现在的活动非常规范,每次组织爱心活动都要有策划,走正规程序,社会上监督的人也更多了。”于巧玲说,“只有在正规的流程下,爱心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走在爱心公益的路上,于巧玲的内心一次次为困难群体的不幸感到痛惜,而越来越多人的理解与参与,让她既感动又欣慰。

  虔诚前行,找到最好的自己

  石油人战瀚海戈壁、茫茫大漠、白山黑水的艰苦创业精神,也融入到她的骨髓里。她说,自己很平凡,就像一粒沙,落地不见,但她就喜欢发光发热,尽情燃烧。

  她积极参加献血活动,在河北省“红十字会”发起的献血活动中血液检测合格,填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申请,有幸成为“造血干细胞库”里的一员。每年生日都能接到来自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的祝福:“感谢您一直以来为血液病患者带来生命希望,祝您生日快乐,爱心常驻!”

  她说,“接到这样的信息她很幸福,很自豪。”

  28年工龄的她,在青春年少时,曾担任水电二连分厂哈南水站站长,期间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当选为职工代表。

  轮换调回任丘,她先后在电力分公司任七水站、任五水站、任三水站担任站长及巡线班班长。任七供水站作为油田主力水站,每天担负着油田生产、生活供水10000多方,主宰着矿区供水管网平稳运行。同时,还担负着周边近6万矿区居民的直供水,为保证优质高效24小时不间断供水,于巧玲带领站所值班员,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雪雨随时监控22台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

  “女子能顶半边天,我可是石油女汉子!”于巧玲豪气地说。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职工技能比赛三等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连续上了24小时班,她十分疲惫,但还有一件要紧事等着她办——中秋节前慰问困难家庭的捐助活动,好多事情还等着她落实。

  “这些年,我感慨最深的是,在爱心的影响下,我的周围充满了温馨与和谐。”于巧玲说,家人的生活变得节俭朴素,也更懂得关心他人。回望来路,于巧玲最大的愿望是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传承下去。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吴 迪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