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期】郑通、邵宝国:无私奉献育桃李 爱国教育谱新篇
郑通、邵宝国.png
郑通,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雄县教育局德育办公室主任;邵宝国,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雄县教育局科员。两人利用业余时间,收藏、整理抗日战争的文史资料和历史实物,筹办爱国主义教育展室,让爱国主义教育说教变成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郑通,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雄县教育局德育办公室主任;邵宝国,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雄县教育局科员。两人利用业余时间,收藏、整理抗日战争的文史资料和历史实物,筹办爱国主义教育展室,让爱国主义教育说教变成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三年来,共进行送展到校15次,接待学校集体参观32次,接待学生、群众等各界参观者30000余人次,签名留言5300余条。

  在雄安新区雄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有一间爱国主义教育展室,这里陈列着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有关的各种图片、实物等藏品200多件,内容分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激烈战斗”“日军暴行”和“正义的审判”“雄安抗战”六部分,生动详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那段艰苦卓绝的民族抗战史。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免费参观、学习。

  说到这间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就不能不提到展室的创建者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两人在雄县龙湾镇从教二十多年,在工作中发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同龄人,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收藏、整理一些抗日战争的文史资料和历史实物。在共同研究、整理的过程中两人萌发了开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的想法,想通过义务办一个抗日战争主题的展览,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服务,搭建一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说干就干,在郑通、邵宝国老师多年积累藏品的基础上,加上与全国各地藏友们交流、藏品交换交易活动,两人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起早贪黑,经过半年的准备工作,2017520日展览终于在龙南学校少先队活动日上开展了。为了便于其他学校学生参观,展览采用流动展览的形式,哪个学校需要参观,就把展览的图片、展品实物运到哪里。经过几次展览,获得了空前的好评,以前枯燥的爱国主义教育说教变成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这些历史史实实物、照片深深的触动了参观的学生们,把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完全激发了出来。

  随着展览的开办,龙湾有个爱国主义教育义务流动展览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全雄县,郑通、邵宝国老师接到了许多学校到校办展的邀请。在各校的热情邀请下,两人利用休息日到雄县中学、雄县第二中学、雄县职教中心、雄县小学、雄县第三小学等学校送展到校,使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看到精彩的展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展出中,郑通、邵宝国老师全程义务为学生们逐一介绍照片或实物背后的故事。从八路军敌后战场的艰苦抗争和左权、狼牙山五壮士等人的英雄事迹,一直讲到雄县龙湾走出去的两位抗战英雄孙连仲和杨剑秋,述说着他们在战场上驱除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以及孙连仲将军作为战区长官在故宫太和殿接受华北日军投降的庄严时刻。学生们听着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徘徊在历史图片、实物中,流连忘返。好多学生参观后都发自内心的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0年春,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长期义务办展的义举得到雄县教育局的充分肯定,把郑通、邵宝国调到教育局德育办公室,专项负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并在雄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辟出展览用房,投入资金进行装修,为开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也就是文章开头说的那间爱国主义教育展室。

  有了固定展室后,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又把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展室建设中去,展品不断充实,并且公布了每周末的固定开展时间,接待全县的青少年免费参观。

  爱国主义教育展览至今已历时三年,共进行送展到校15次,接待学校集体参观32次,共接待学生、群众等各界参观者30000余人次,签名留言5300余条,受到了广泛好评。雄县电视台、长城网均对该展览进行了专门报道,该展室还为雄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添上了靓丽的一笔。

  开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的这三年来,郑通、邵宝国两位老师发现,好多学生对中国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史了解甚少,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任重而道远,两位老师打算继续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充实展品,完善资料,把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办成全县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多贡献一份力量!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孔 飞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