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期】李建抓:倾注毕生心血 研究传承红色文化
李建抓.jpg
一直坚持挖掘和宣传安平县的红色文化,经常深入到农村采访知情人,先后奔赴全国27个省市,三次奔波东三省等地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挖掘整理和宣传安平县早期党组织的组建过程和重大贡献、以及对冀中军区、冀中区党委、冀中区行署、冀中军区的抗战情况。
  李建抓,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衡水市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1988年以来,一直坚持挖掘和宣传安平县的红色文化,经常深入到农村采访知情人,先后奔赴全国27个省市,三次奔波东三省等地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挖掘整理和宣传安平县早期党组织的组建过程和重大贡献、以及对冀中军区、冀中区党委、冀中区行署、冀中军区的抗战情况。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策划拍摄的党员电教片《上校村官》获全国电教片一等奖《台城星火》获全国电教片特别奖策划并担任外联制片和历史顾问的电影《台城1923》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与别人合撰的《中共笫一个农村支部》一书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省笫十二届文艺振兴奖。 

  省级以上报刊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他的事迹,“李建抓搜集史料10年,宣传首个农村党支部”刊登在《河北青年报》、《河北新闻网》,“台城特支,我的梦”先后刊登在河北《共产党员》杂志和河北共产党员网。2007年冬天,冒严寒在东北辗转一个月,了解安平党组织创始人弓仲韬和女儿弓乃如在哈尔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以及弓凤洲(弓仲韬发展的第一名党员、台城特支委员)在东北躲逃三年的情况。为了节省时间和住宿费用,他经常是白天采访,晚上睡在列车上,有时午饭都顾不上吃,冰天雪地也要坚持走访,脸颊也被冻伤,到第二年春天才好,查阅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3147份,走访了1297名知情人士。为进一步认证台城特支的第一位置,还到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党史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中央组织部等89个中直部门,拜访省部级老领导。特别是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时,得到了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部主任黄修荣大力支持,黄主任从自己的办公室中给李建抓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说:“很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书中都记载了台城特支是1923年8月组建的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这本书是最权威的,这本书的记载就能确定第一的位置”。李建抓一晚上的时间就把700多页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查阅了一遍,排列出了全国中共农村支部建立最早的前十名。准确地掌握了台城特支的组建时间和历史地位。随后他拿着《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和排列出的前十名名单,找到中组部组织局的领导,后又找中组部原部长、中共党史研究会会长张全景,向他们汇报了台城特支的情况。张全景部长非常高兴的说:“目前的史料来看,台城特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最早党组织,是确定无疑的。台城特支的建立后带领群众积极地开展了民主革命斗争,不仅在安平县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整个冀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台城特支认证以后,更激发了他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宣传利用的劲头。跑办并协助建设了台城特支纪念馆、弓仲韬墓地及台城烈士厅。组织人员搜集史料、展品、四次谋划了台城特支纪念馆的改陈充实和修缮。为让更多人了解台城特支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2008年联系省市委组织部拍摄了《台城星火》党员电教片。为拍好这部片,找到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主持解说,特邀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题写了《台城星火》的片名,并在片子中录制了一段老部长的录音,电教片参加了全国笫十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荣获特别奖,李建抓获最佳创意奖。

  为加大对台城特支的宣传力度,几次跑国家广电总局汇报请示拍摄台城特支的电影,几次寻找高级编剧写电影剧本,多次跑办审批立项,还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了电影制作知识。在拍摄工程中,担任策划、外联制片和历史顾问。为节省拍摄开支。就近寻找拍摄场地,能在安平拍摄的,尽量不在外地拍;道具能借用的尽量不花钱租;演员能在本地找的尽量不再外聘。发动亲朋好友借用80年前的旧农具、生活用品和服饰等作为拍摄道具,就近寻找适合剧情的群众演员。并把自家中的老房子和旧家具贡献出来,作为电影中被烧、被砍、被拆的牺牲品。为寻找拍录穷人大逃荒的场地,从衡水的安平县一直走到石家庄的正定县实地观察挑选出流经滹沱河、潴泷河附近的56个老村。为了找合适的地主大院,先后去了11个县,看了17家70年前的地主老房,都因不够豪华或者显示电力设施没选中,最终通过保定市委组织部的一个老乡,联系了顺平县的王家大院作为拍摄弓氏家族的基地。

  电影拍摄中,还担任着监制工作。不时接到电话:“这句台词怎么说更合适?”“当时李大钊是这么说的吗?当年李大钊在北平的办公室你们看过吗?”在集中拍摄的17天当中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严谨地修正每天的台词并把关剧情,甚至李大钊的妆化得比弓仲韬年经都及时提醒化妆师,弓仲韬比李大钊年长3岁。

  2011年3月《台城1923》该剧杀青。在中央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后赢得了广泛好评,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是衡水市第一部由国家广电总局立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的电影。近几年每逢“七一”前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

  为加大台城特支在全国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笫十八大召开之前,联合衡水市原文联副主席胡业昌、《衡水日报》资深记者柏川合撰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一书作为十八大献礼作品,印发了三千份发给与会代表,该书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河北省第十二届文艺振兴奖,在报告类文学作品中排名第一。

  围绕台城特支和河北省第一个县委的挖掘和宣传,对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涌现的英雄人物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2016年春,深入到冀中所辖的44个县,了解整理冀中各县的抗战特点、英模人物以及日军入侵和退敗的时间等情况。查阅档案和回忆录等文件资料516本,收集有价值的老照片782张,登记抗战文物327件,整理文字43万字。倡议并协助有关部门对敬思村河北省第一个县委旧址、杨各庄村烈士塔、北牛具村二期烈士塔、付各庄村烈士亭等进行了建设和翻新。

  为发挥好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多次邀请专家举办“红色文化宣传利用”研讨会,先后联合省市委组织部和电视台等相关部门,拍摄红色文化宣传片27部,撰写并各级报刋和网络发表文章273篇,其中“敢为人先闯富路,另辟蹊径谋发展”选入河北省《小康路上老区村》一书,多篇文章获省、市级奖项。还经常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讲党史,上党课,宣讲红色文化。无论是2009年退居二线,还是2017年退休以后,他都一直没有放弃对红色文化的抢救挖掘、研究整理和撰写有关文章。2017年6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李建抓以“河北安平革命传统不能丢”讲述了台城特支的创建及发展过程。2019年7月河北电视台拍摄的《初心冀忆》专题片,讲述了“一个普通农家四合院,何以成就冀中革命的燎原之火。2019搜掘撰写红色文化的多篇文章,先后发表在《河北日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党史博釆》《共产党员》《解放军报》以及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报道。

  退休后,马不停蹄,一直坚持挖掘和宣传安平县的红色文化,经常深入到农村采访知情人,还先后去保定、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地走访老党员、老干部。2019年,参与筹建了‘“安平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并担任副会长兼《安平县老区革命发展史》编辑小组组长,2020参与筹备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研究会”筹建,并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为纪念建党100周年主编了《安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与他人合编了《特别支部》一书,2020年被衡水市委宣传部聘为“建党百年纪念活动顾问”,参与了“衡水市建党100周年成就馆”研讨会和内容提供;参与了评剧“台城星火”和大型马舞剧“飞马滹沱”研讨会和提供故事。

  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006年策划拍摄的党员电教片《上校村官》获全国电教片一等奖。2008年策划拍摄的党员电教片《台城星火》获全国电教片特别奖。2008年策划拍摄的党员电教片《台城星火》获全国电教片优秀策划奖”。2011年策划并担任外联制片和历史顾问的电影《台城1923》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与别人合撰的《中共笫一个农村支部》一书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省笫十二届文艺振兴奖,在报告文学作品中排名第一。2019年撰写的《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获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红色记忆”征文二等奖,并被中宣部“学习强国”选录。2021年撰写的《许英凡天安门手摇发电机》获河北共产党员网“退役军人的故事”征文一等奖。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