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小小孝老食堂,餐餐暖心又暖胃
发表时间:2021-08-20 10:22:00 来源:河北日报

  独居老人吃饭凑合、生活孤独现象在农村相当普遍。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首创孝老食堂,8个月来已推广到30个村——

  小小孝老食堂,餐餐暖心又暖胃

  

  青县金牛镇大鹁鸽留村义工为老人们送餐。 河北日报通讯员 魏志广摄

  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白墙灰瓦,屋舍俨然,颇有江南秀美之风。村内一处房子里,传出欢快的歌声。

  人和镇村孝老食堂就设在这里。义工们围裙、帽子、口罩、手套穿戴齐全,正在厨房忙碌着。餐厅里,14位老人坐在圆桌旁,在刘子江老人的指挥下唱着老歌。

  音箱里,响起《社会主义好》的旋律。“一天三顿都来这儿吃,咱可知足了。”老人们激动地说,“这都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呀!”

  人和镇村孝老食堂开办于2020年12月10日,开启了农村养老新模式。小小孝老食堂,破解了农村养老的大难题,弘扬了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每3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青县民政局局长朱润国介绍,6月初,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广孝老食堂,30个村先期进行试点,有条件的村正在有序推广,全县老人的就餐将更有保障,生活也将更有质量。

  村党支部书记实地走访,发现老人饭桌上的“秘密”

  大运河畔的人和镇村,只有400多口人,村风和谐。每到冬天,老人们都有上午出来晒太阳、聊大天的习惯。

  一天中午时分,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办完事往家走,看见老人们还围在一起唠嗑,就问:“快中午了,大家咋还不回家吃饭?”“这就去。”老人们答应着散去。

  到家不久,胡宗权有事又出来了,恰巧又遇到了其中一些老人。“大伙儿怎么还没去吃饭?”他有些着急。

  “吃过又回来了,我们接着唠。”79岁的刘子江大爷说。

  “刘伯伯,这么快就吃完饭了?”胡宗权有点诧异,“走!我上您家看看,到底吃的啥?”

  “菜是昨天剩的,还能吃,就凑合一顿……”刘子江家的饭桌上,放着半个馒头、一碟剩菜和几袋奶。

  其实刘子江家条件不错,儿女都做生意,新整修的房子内,各种厨房设施齐全。而且他原来开过饭店,炒菜做饭不在话下。2020年9月老伴儿去世后,儿子女儿想接他去城里住。但他舍不得老屋和乡亲,执意留了下来。自己做饭,一顿两顿、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一个人一做就多,舍不得扔就得吃剩饭。

  胡宗权又去了张建兰、金振荣等几位老人家中,发现情况如出一辙。他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于是,他召集村“两委”开会集体研究讨论,最后形成决议:村里创办孝老食堂,为老人们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村“两委”带头,发动移风易俗理事会参与,一些热心村民做义工,解决了人手问题;村移风易俗理事会有几间平房,场地也解决了。

  消息一发布,在外地做生意的村民踊跃捐款10多万元。2020年12月10日,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开张了。

  孝老食堂开启“复制”模式,8个月扩展到全县30个村

  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办得红红火火,风气越来越好,人心越聚越齐。

  在外打拼的儿女们不再担心家中老人吃不好、喝不好,在外工作更安心了;大家主动捐款捐物,到孝老食堂义务为老人服务,村中爱老助老的风气更浓了;吃饭时谁没来,能及时发现情况,防止独居老人发生意外而无人知晓;老人们主动参与到维护治安、卫生监督等事务中……

  就在人和镇村孝老食堂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金牛镇大鹁鸽留村的孝老食堂也在今年4月开张了。

  该村是一个有着3100多名村民的大村,也是全国文明村。今年初,村党总支书记韩尚富入户调查时,发现了独居老人吃饭“一碗水就半个馒头”的问题,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听说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渐渐办出了名气,韩尚富上门取经,回村后就建起孝老基金,也办起了孝老食堂。

  最让韩尚富津津乐道的,是村民们踊跃捐款的情景。“韩大爷的3个儿子都在广东发展,接到电话后特别支持,立马捐了2万元钱。我走访了几家企业,老板们听说后也愿意支持。其中一位拿了钱过来,还说,他父母没有了,想尽孝也没处去尽,为孝老食堂捐款也是尽孝了。”

  日前,笔者在大鹁鸽留村的孝老食堂看到,义工们正给老人们上菜上饭。主食是花卷,菜是土豆炖肉、炝圆白菜,汤是绿豆汤。

  在大鹁鸽留村孝老食堂,老人们还能免费理发、量血压。“理发师和村医都愿意来为老人们服务。”韩尚富说。

  老人们的笑脸是对孝老食堂最大的认可

  7月23日,青县曹寺乡后洼村孝老食堂开业了。

  和其他村不同,后洼村的孝老食堂建在村民王其家中。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彦介绍,王其在外地居住,老家房子一直空闲。得知村里要办孝老食堂的想法,王其立即表态:“好事,我支持!在我家办就行!”

  简单装修后,房屋焕然一新,墙壁上绘着红色文化的内容与《二十四孝图》,一串串红灯笼喜庆热闹。开业当天,来自青县爱心群体的义工们与本村的义工一起给老人蒸包子,20多位老人早早来到这里,一起看电视、聊天。

  义工中有3名曹寺乡党委的干部。他们给老人们挨个儿端上新出锅的包子和绿豆汤。乡党委书记周维浩说:“看着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像面对自家的老人。能为他们做饭、蒸包子,特别高兴!”

  因村情不同,30个村的孝老食堂运作也不尽相同——有的村提供一日三餐,有的村只提供午餐;有的规定70岁以上,有的把门槛定在80岁。

  在金牛镇吴增口村,村党支部书记蔡振生把刚做好的午饭送到90岁的脱贫户石铁忠的家中。老人家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老了还有这种待遇。”

  在后洼村孝老食堂,80岁的魏淑银边吃包子,边和身边的老大姐张家甜唠嗑:“大甜姐,今儿的包子真软乎,馅儿可香呢。”

  在大鹁鸽留村,四五位老人从老年活动室拉完琴、唱完戏,一起来到孝老食堂。还没开饭,几个人干脆表演上了,饭前的小联欢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在人和镇村孝老食堂,87岁老太太张建兰的孙子买来了羊排和水果,给所有的老人改善伙食、增加营养。

  一日三餐并非“小事”,事关农村老人晚年幸福。青县民政局副局长陈海涛说,小小一个孝老食堂,看起来解决的只是老人们的吃饭问题,从人和镇村孝老食堂运行几个月来的效果看,还破解了农村的养老难点,营造了农村良好氛围。(河北日报通讯员 杨金丽 齐斐斐 张梦鹤)



责任编辑: 杨计品
  相关稿件
•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金句来了 2021-08-26 11:30:00
• 石家庄:打卡!这个文化墙太漂亮 2021-08-26 11:03:00
• 石家庄:校车检查迎开学 2021-08-25 11:00:00
• 邯郸市:“永远跟党走”音乐党史课巡回宣讲50余场 2021-08-24 10:41:00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