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行动践行塞罕坝精神,用绿色理念浇筑梦想之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凤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志愿者的年龄阶段、树的成长过程及第一代造林人党员代表王尚海命名志愿服务队,分别成立了以少年为主体的“金凤育苗”少年志愿服务队、以青年为主体的“美凤护苗”青年志愿服务队、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彩凤绿海”老年志愿服务队、以党员为主体的“红凤尚海”党员志愿服务队。
2021年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围场按照“基本动作到位、实践活动出彩”的原则,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春风化雨浸润群众心田。
“凤”系列志愿服务队,是围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生动注脚。去年5月成立,发展至今,吸收志愿者400余人,围绕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唱响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和塞罕坝精神等主题组织开设演讲、曲艺等课程,举办授课38期,培训400余人次。
攥指成拳聚合力,文明实践有底气
围场从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分级招募志愿者,组建志愿队伍,明确队伍职能,为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人力保障。
县级层面,成立志愿总队,以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为主体,整合理论宣讲、科学普及、助学支教等10支志愿队伍,共招募志愿者1218人;乡镇、村(社区)两级建立志愿服务队伍1701个,招募志愿者6.1万人。
目前,围场已形成以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乡镇志愿服务支队为支撑,村(社区)志愿服务大队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
为确保文明实践活动有人领导、有人指导,围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列入全县发展战略、列入重点目标考核、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列入“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使其地位更加凸显。构建起“县级中心、乡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县级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建工作专班,指导实践所、站工作;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担传导、协调、推动职能;村(社区)实践站,承担宣传、发动、落实职能。
文明实践接地气,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社区老少爷们办点实事,打发了闲暇时间,心里还很踏实。”通祥社区老党员董振兴退休后,养成了一个习惯——没事就在社区里溜达一圈儿。
谁家出租房子,谁家水管漏水,谁家门铃不响,老董都了然于胸,并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及时反馈给社区和物业,为社区和居民架起沟通的桥梁,被居民亲切称为“通祥和事佬”。
其实,老董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红马扎”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名志愿者。包括老董在内,通祥社区的全部146名党员都是该队伍的志愿者,他们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线上倾听收集、线下走访帮扶的方式,对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单亲家庭等分类对口帮扶。
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派单”云平台,广大群众根据需要及时在平台上选择服务,被“点单”部门积极送出服务,“我需要你派送,我发布你挑选”,志愿服务“花蕾”,深深植根于群众需求“土壤”,绽放出文明的芬芳。
丰富实践新载体,志愿服务“冒热气”
走进姜家店乡庙子沟村,街道整洁,房屋错落有致。这一切,都得益于该乡全面推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活动。
“宋振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村义务植树、环境卫生整治各项工作中主动参与,冲在最前面,累计积分10分。宋长青家连续3天出动自家拖拉机,组织村护林员、公益岗人员清除道边垃圾、帮助拆除隐患房屋、帮助垒院墙、说服一些不愿拆除隐患房屋户,累计积分15分……”随着“积分制”在姜家店乡各村组全部推广覆盖,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该乡结合“党建+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在全乡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活动。通过合理设置积分内容,以积分激活农户内生动力,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积分制”调动乡村治理工作中村民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将乡村治理与发展乡村产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文明乡风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有机结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促进乡村振兴。
姜家店乡实施农户日常和年度积分制度。村民积分包括生活富裕、移风易俗、教育培训、组织建设、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公益事业等方面。积分设定每个家庭每月基本分为100分,采取正向加分制和反向扣分制,积分结果运用与各类评先表彰挂钩。
姜家店乡实施“积分制”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将文明实践与推行“文明积分超市+道德红黑榜”乡风治理模式相结合,激发群众崇德向善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
此外,杨家湾乡小洼、四道沟庙宫等1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的“爱心超市”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环境卫生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的内在热情,形成了党群同心,共同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农村环境的良好局面。
以“讲、评、帮、兴、享、育、践”7条路径为载体,各级志愿服务队立足自身、发挥优势,围绕不同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继“百个所站赛文明”活动开展以来,月月有活动,次次有主题,人人有收获。文化文艺服务队1月份开展的“红红火火过大年”;医疗健康服务队3月份开展的“健康彩虹”;向日葵服务队4月份开展的“青翼行”;文明风尚服务队5月份开展的“共享文明”;助学支教服务队6月份开展的“你我童行”等实践活动;都深受群众喜爱。而在乡镇、村(社区)层面,机械评星、耄耋之家、青春助力、小水滴、舞动年华等贴近群众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实践活动吸引力持续释放。
截至目前,围场4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别以“服务群众我先行、文明实践展风采”为主题,通过“赛项目、赛活动、赛人气”等内容,选择服务项目,树立特色志愿服务品牌122个,组织特色志愿服务312场次,受益群众近8万人。
今年,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实,奋进在新时代的木兰围场必将更富魅力、更加出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