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山南村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让红色精神“可听、可看、可参与”。这是涞水小学组织师生代表在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涞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色旅游:
农家院户均年增收5—10万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山南剧场的舞台上,村民王春霞正在和姐妹们,载歌载舞地排练节目。
“利用红色资源,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王春霞说,演出、解说、卖土特产,包括她在内村里4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
“山南好比火焰山,吃口水等三天,吃水贵如吃油盐。”这首民谣曾是这里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打井、修路、种核桃……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终于在2018年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如何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经过多方论证,山南村确定了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致富路。
“我们村发展红色旅游有四个优势:一是地处野三坡景区的腹地,潜在客户多;二是紧邻张涿高速白草畔出口,交通便利;三是拥有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冀热察八路军挺进军司令部等十多处红色遗址;四是著名音乐家曹火星在这里谱写并唱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王春革如数家珍。
按照突出旧风貌、还原老场景、展现新环境的思路,山南村对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等抗战指挥机构旧址进行修复,建成了“红色一条街”、战歌广场、山南剧场,编排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舞台剧,并推出了一系列红色体验项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2021年,山南村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比2019年翻了一倍多;营业收入超过1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800元—1000元;村里新开的15家农家院,户均年增收5万元—10万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涞水县山南村唱响。 涞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红色名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舞台剧火了
沿着平坦的青石板路,穿过装饰着抗战浮雕的街道,来到山南村“红色一条街”的中心位置,在这里经过炮火洗礼的“千年古槐”吐出了新绿。
在距离古槐树几步之遥的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旧址内,村民徐成正在为游客义务讲解。
今年73岁的徐成从出生就在这里居住。2019年初,听说村里要对这些旧址进行修复并免费对外开放,徐成二话没说就把房子腾了出来。在徐成看来,拥护八路军、拥护党是山南村的传统,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讲好抗战故事,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展红色旅游缺少启动资金怎么办?王春革和其他6名村干部自掏腰包垫付。缺少展品怎么办?村里的大喇叭一喊,家家户户纷纷拿出珍藏多年的暖壶、桌椅等“老物件”。缺少规范的讲解怎么办?王春革就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多方请教党史专家,编写出有本村特色的讲解词……
2019年4月21日,山南村迎来了首批游客;随后两个多月,他们又陆续接待了6000多名游客。
“要想让红色旅游发展好,必须得有特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我们的最大特色。”王春革说。这首歌曲是曹火星根据山南村一带流传的民间舞蹈“霸王鞭”的曲调谱写而成的。为突出山村红色旅游的特色,他们将“霸王鞭”和歌曲演唱相结合,编排出载歌载舞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舞台剧;并将演出现场设置在“挺进剧社”旧址。
如今,这个舞台剧在旅游旺季每天要演出2—3场,它已经成为“红色山南”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