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河北头条
以“最美”传家风促家教——探访河北省全国“最美家庭”的“幸福密码”
发表时间:2019-05-24 08:57:00 来源:河北文明网
 

  全国“最美家庭”李晓利家庭。 李晓利供图

  

  全国“最美家庭”张军建家庭。 张军建供图

  “天下之本在家”,家庭建设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

  日前,全国妇联公布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河北省40个家庭榜上有名。蕴藏在这些家庭中的“幸福密码”是什么?“最美家庭”美在哪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的“最美家庭”,都有相似的“幸福密码”。

  孝老爱亲 传统美德代代传

  经营好一个小家不易,维护好一个大家更难。在阜城县,就有个颇有名气的“35口之家”。

  宋艳红是阜城县卫健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丈夫张晓兵在县交通局工作。张晓兵自幼丧母,打小就被姨母姨夫收养,夫妇俩结婚后也一直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

  公公常年生病,婆婆患小脑萎缩后生活也不能自理,宋艳红没有一句怨言,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张晓兵生父年龄日渐增大,身体大不如前,夫妻俩又把老人接到家里,一直伺候到去世。近两年,家里又多了一位老人——宋艳红娘家父亲,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夫妻俩觉得“贴身照顾,心里头踏实”。

  久病床前,也有孝子。一日三餐喂水喂饭,清理大小便……伺候老人,夫妻俩比着“谁更能干”。

  要问他们咋做到的?夫妻俩的答案一样:“我们两个是互相感染,你拿我的老人当自己的,我拿你的老人当自己的,不分你我。”

  说起“35口之家”,宋艳红脸上溢出了笑容,“我给你数数都有谁,晓兵的3个哥哥成家立业后也都来了县城,我娘家弟弟因病去世,留下一双儿女也成了咱家成员……”

  宋艳红一家,不仅人多,还心齐。2012年8月的一天,宋艳红的二嫂干活时手被机器轧伤了,鲜血直流。情况危急,医生建议马上转院去衡水,可银行都下班了,钱凑不够。宋艳红二话不说,拿出家里所有的钱。二嫂出院不久就赶上了秋收,可庄稼不等人,宋艳红夫妻俩领着全家老小带上干粮回了老家,帮哥嫂收了玉米。

  慈爱护幼,孝亲敬老,妯娌和睦……让这个原本“复杂”的家庭“简单”起来,就像宋艳红那句最简单的话:“看到老的,小的,都有笑脸,这就是家。”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善美家风最直接的体现。传递好家风的,还有46年如一日照料痴傻小叔、被乡亲们称为“最美嫂娘”的高淑环,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儿子和82岁老哥哥的董荣端,多年来在养老院为老人义务服务的杜喜珍夫妇……

  倡扬新风 新事新办新风采

  2017年10月6日,曲周县西河道村,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乡亲们挤满了小院,大伙儿不仅来送祝福,还要给这对“零彩礼”新人点个赞。

  新郎贾志新和新娘李晓利都是80后。2016年经媒人介绍认识后,俩人一见钟情。到了谈婚论嫁时,按照当地习俗,男方要给女方准备的彩礼包括数万元现金、楼房、小汽车等。可李晓利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决不随波逐流,自己要做一名“零彩礼”新娘。

  反对和非议之声席卷而来。晓利首先面对的是家人的不理解。“我和他结婚,看重的是他的人品,而不是那些外在的东西,我们有文化有知识,靠自己的双手也能打拼出好日子,请你们支持我。”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中,家人终于松了口。

  一碗大锅菜,简单的接亲车队……在婚礼现场,贾志新拿出一枚“特殊”的结婚戒指,那是他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用子弹壳做的,看到这件爱情信物,李晓利眼角闪着泪花。

  结婚一年多,李晓利小两口的日子和和美美。获得“最美家庭”这个荣誉,李晓利直言是一种“激励”,“我们希望能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年轻人,一起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让‘零彩礼’成为时尚。”

  同样是在农村,沧县达子店村也有一对“网红”夫妻,他们是被称为“新农民家庭代表”的王林清、郭新霞。

  这个家庭“新”在哪儿?“说来惭愧,我高考失利,没上过大学,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但是我知道,哪怕是种地,也得靠知识才能种出‘名堂’。”王林清有股子倔劲儿,2008年,他牵头创办了沧县富民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利用这一平台,他整合资源,组织研发示范农业新技术,其中有6项被推广到全国。后来,夫妻俩又组织开展“科技科普万里行”活动,把农业新知识、发展新思想送到千村万户。

  近几年,王林清夫妻想的事更“宽”了:为了帮助更多农民长见识、转观念,他们创办“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全国航空航天摄影巡展、著名书画家书画展览,策划百余场移风易俗文化婚礼……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咱农村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多呢!”王林清说。

  心系公益 播撒向善正能量

  “打小,我就没见过妈妈,更不知道什么是家……13年前,武阿姨收留了我,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现在又亲手操持给我成了家。我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喊武阿姨一声——妈妈!”2009年10月28日,在邢台小伙儿左祥瑞的婚礼上,他用一声深情的呼唤,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那是1996年冬的一天,邢台市民武玉花去邢台县办事时,看到了一个衣衫破烂的小男孩正在垃圾堆旁捡东西吃。这个小男孩,就是11岁的左祥瑞。看到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武玉花鼻子发酸,她把左祥瑞带回了家。给孩子做了饭,洗了澡,换上新衣服,本想把孩子送回家,但临上车时,孩子的两只小手紧紧拽着她不放:“阿姨,我不想走。”

  病重的父亲也希望武玉花收养左祥瑞。尽管自己的孩子也不大,经营一个小门市部的收入也不多,但武玉花还是把小祥瑞留下了。这一留,就是13年。13年里,武玉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把祥瑞抚养成人。

  从武玉花那里得到温暖母爱的不只左祥瑞一个。在家人支持下,1996年至今,武玉花先后收留、资助了17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如今还有13个孩子在上学。对于未来,武玉花有自己的打算:“等经济条件允许了,我想开一家孤儿院收养孤残流浪孩子,只要我还有能力,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创建公益平台、组建爱心联盟、资助贫困生……32岁的残疾青年张军建,也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好人”。

  张军建是盐山县东木村人,虽然右手先天残疾,但他敢闯敢干,靠自学技术在县城开了电脑维修部。2011年,在妻子邢香蕊和爱心人士支持下,张军建创建了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盐山县爱心联盟,开启了公益救助之路。

  为帮助残疾朋友就业,张军建积极创建“助残数据库”,征集2000多名残疾人的信息,并为他们对接企业。每当有企业伸出“橄榄枝”,张军建都会认真核实,有的还去实地考察,300多名残疾人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

  “我自己有个幸福的家庭,所以更加理解残疾人朋友对友情和爱情的渴望,我就想到搞一个相亲交友大会。”张军建的提议得到了志愿者们的一致响应。2012年5月7日,首届残疾人相亲交友会在盐山举行,130多名残疾人齐聚一堂。截至去年,相亲交友大会已经办了七届,35对残疾人牵手成功,很多已经步入婚姻殿堂。

  “最美家庭”的故事还有很多。邯郸永年的苗花娣家庭,自办农家书屋,让书香飘满农家院;深泽县西小封村的丁惠彦夫妻俩多年来和和睦睦,是乡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退休后老丁还成了四里八乡的“调解能手”;丰宁的孙树明一家人18年来扎根深山,把一座座光秃秃的荒山变得林丰草茂、果实累累……

  家是最小国,家国两相依。“寻找‘最美家庭’,传递‘最美故事’,就是要以‘最美’传家风、促家教,引领更多家庭见贤思齐,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说。(河北日报 记者 刘荣荣)



责任编辑: 吴 迪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