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河北头条
河北省106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发表时间:2021-07-09 09:48:00 来源:河北日报

  全省106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关爱帮扶,“飞到”百姓家门口

  

  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为王双庙村75岁以上的老人准备免费爱心餐。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供图

  一方“爱心小院”,咋就成了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一座“群众说事楼”,为何能很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个“15米志愿服务圈”,又凭什么“圈”进各方人士造福身边群众?

  问题的答案,就是广大群众津津乐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建成106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63.4%,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30个(占比50.1%),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000多个(占比28.7%)。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把学习教育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紧密融合,努力发挥党员和群众志愿者主动性,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潜移默化中,关爱帮扶“飞到”百姓家门口。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3.5万余支,重点围绕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志愿者上门联系、精准对接服务,受益群众达1200万余人次。

  变“常下乡”为“常在乡”

  前不久,家住清河县谢炉镇王双庙村的闫大爷收拾了一下,走出家门,同几位老人结伴来到村里的“爱心小院”看戏。

  就在老人们沉浸在高亢激越的河北梆子里时,小院东南角的厨房里,几名妇女正张罗着一桌饺子宴。

  “村里的‘老哥们’聚到一块儿,拉拉家常、看看戏,吃口热乎饭,忒好咧。”如今,闫大爷和村里其他老人没事就爱到“爱心小院”聚聚,这里成了他们的“精神乐园”。

  去年,邢台市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文明实践站,号召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成立文明实践基金,在王双庙村建起“八个一”标准的“爱心小院”,即一间爱心餐厅、一个义务理发屋、一座小院讲堂、一间“百姓说事室”、一系列志愿服务队、一支文明实践基金、一个志愿服务检委会、一家志愿积分超市,在服务老人的同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变“常下乡”为“常在乡”,“爱心小院”志愿服务项目将关爱帮扶日常化、本土化,运行仅半年,就开展综合性志愿服务活动25场,解决群众诉求100余件,服务群众1200人次。今年3月,该项目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把定期下乡关爱帮扶活动进一步日常化、本土化,是当前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省文明办文明创建宣传处处长朱忠旗说,其目的是建设城乡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和文明实践项目”,随时随地为群众服务。

  变“常下乡”为“常在乡”,高邑县大营镇办起了“110”。

  从今年6月份开始,大营镇全面推行基层服务“110”(即党建“e”联网、服务“一”码通、问题全清“零”)工作平台。各村实践站制作志愿连心卡并张贴到户,志愿连心卡上面有“110”平台二维码、志愿者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扫码”反映诉求、查看事项办理进度。

  变“常下乡”为“常在乡”,志愿服务在我省遍地开花。

  高碑店市罗家店村、青县人和镇村、威县孙家寨村等实践站均成立了文明实践基金和志愿服务队,建起了“孝老食堂”“互助养老之家”,定期开展规格不同的免费理发、义务诊疗、爱心餐、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

  变“重眼前”为“管长远”

  “这愁事可算解决了,而且特别圆满,有这么一个说事的地方真不赖!”

  前不久,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群众说事楼”,来自该镇夏垫村的村民金维宝亲手把一面锦旗送到律师手里。一场经济纠纷曾令他陷入困境,在一筹莫展之际,他来到这里诉说心事、请求帮助。

  民生无小事。针对金维宝的难题,有关律师详细了解事情原委,释法析理、耐心调解,帮他解开“心结”和“法结”,最终让他与对方达成和解协议。

  为群众办事儿,要办到群众心坎儿上。

  “群众说事楼”由夏垫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投资建成,建立了专业律师团队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轮流坐班制度,不但让群众有地儿说事,还要和对的人说。“涉及法律的,和律师讲;涉及心理问题的,和心理咨询师谈,往往事说完了,群众情绪就理顺了。”夏垫镇党委书记张金凤说。

  为群众办事儿,还要把事儿办好、办成。

  目前,“群众说事楼”里有关人员已开展公益咨询89次,直接化解群众重大纠纷诉求12件,处理群众夜间电话投诉77起,解决率为100%。

  建章立制促长效,服务群众不断档。“群众说事楼”里建立的专业律师团队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轮流坐班制度,是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逐步由自发的、零散的活动转变为有组织、有规模的集中行动,从“重眼前”到“管长远”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系列建机制、管长远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涌现。

  百姓心结有人解。文安县德归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有效整合政法、信访、宣传、组织等有关部门资源,从2020年5月起,在全镇22个村街均建起“百姓说事室”,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组织开展“群众说事-志愿者解题”志愿服务活动,化解群众热点难点问题260多件。

  群众困难有人帮。卢龙县委决定每周六为“志愿服务活动日”,县领导带头担任志愿者,关爱贫困病残家庭、帮助企业解困等成为常态化制度化安排。

  身体健康有人管。临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策划实施“百千万”农民健身培训行动,培训百名健身教练,培育千名乡级健身骨干,带动数万名村级健身爱好者参加健身活动。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我和大队长联系了商店,帮你把大白菜卖出去了,总共4000多斤,对不?”

  “对!对!对!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近日,任丘市永丰路街道太平庄村“十五米志愿服务圈”中队长崔宝华等人忙前忙后,主动帮助村民王贺勋卖掉了滞销的大白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目前,永丰路街道各村都成立了志愿服务大队、中队和小队,打造了“十五米志愿服务圈”,大队长由村支书担任,中小队长多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乡贤和退役军人等担任。所谓“十五米”,即小队长所包联的左邻右舍与其距离一般在15米以内,被包联的村民遇到大事小情,均可以找队长们沟通协调。

  这个“圈”的运作简单、实用,充分发挥着队长们的“能量”和积极性:

  百姓遇见小问题,小队长出面调解;如果出现大问题,小队长会报告中队长,由中队长报告大队长,和村委会一起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村里。

  “很多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比作‘强磁场’,置身其中,会不自觉被这里的氛围带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大为增强,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再变为‘争着干、比着干’。”朱忠旗说。

  滦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了“小板凳日报”乡村讲师团,老党员、文化能人、优秀基层干部等积极报名当“讲师”,到农村开展宣讲活动。

  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社会资本购置打造2辆“新时代雷锋号”大巴车,志愿者以车为媒进社区、农村和企业,把一系列暖心事、畅快事打包送到群众身边。

  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推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覆盖率达100%,通过规范婚丧嫁娶办事流程,每年使农户户均降低50%的费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群众带来了新实惠,也引领了基层新风尚,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据介绍,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今年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必将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出新贡献。(河北日报记者 赵 建)



责任编辑: 杨计品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