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11.jpg
衡水市滏阳小学百首童谣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衡水市桃城区滏阳小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坚持寓教于乐、融教于趣、化教于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首童谣传唱活动,使核心价值观在娃娃中迅速扎根、发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编童谣,在童心中播下价值观的种子   

  滏阳小学以“三个倡导”24个字为基本遵循,结合落实《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定期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为主题,向全校学生、教师、家长开展核心价值观童谣征集活动,通过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学校综评筛选优秀童谣,先后征集童谣6000多首,评出优秀童谣100多首,整理印制《滏阳小荷》四册,并在教学楼大厅、走廊、教室门等处制作童谣字画展牌60多块,每季度举办童谣手抄报展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积极参加校外童谣征集大赛,先后有30多首在省、市历届童谣征集活动中获奖。通过开展童谣征集活动,使学习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校学生、教师和广大家长的自觉和常态,实现了价值观形象化、大道理具体化,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掀起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二、唱童谣,在童趣中绽放价值观的花朵   

  滏阳小学千方百计发挥童谣的教育作用,配合“主题教育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童谣诵读活动,让童谣唱响校园,入脑入心,渗透于行。一是课前“一分钟诵读”。每天利用第一节课前一分钟,全校31个班级分别在老师指导下集体朗诵童谣:“中华儿女齐行动,努力实现中国梦;富强民主同开创,文明和谐盼兴旺。”“上课首先坐整齐,精力集中来学习;举手回答要有礼,声音洪亮展自己。”通过日复一日的唱诵,使学生们对核心价值观熟记于心,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二是课间游戏唱童谣。课间十分钟,组织学生通过拍手歌、集体舞等形式唱童谣。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手拉手围成一圈,边舞边唱:“牢记核心价值观,立志成才谱新篇;诚信友善天天讲,爱国敬业忠于党。”“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学问声早;衣着简朴又大方,整洁美观又健康。”操场上童声连绵起伏,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了是非,学懂了礼仪,陶冶了情操,确保了健康成长。三是集体活动唱童谣。每逢升旗仪式、扫烈士墓、运动会开闭幕等重大集体活动,把齐声唱童谣作为重要环节。例如,升国旗前朗诵“五星红旗迎风飘,小同学们都站好;我们都来比一比,看谁站得最整齐……”增强了学生们敬国旗、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四是教导劝诫唱童谣。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变批评责罚为启发学生忆童谣、背童谣,让学生通过童谣来强化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自我反省、积极上进。    

  三、传童谣,在童声中放大价值观的影响

  滏阳小学不仅注重在校园内传唱童谣,而且努力将童谣传唱活动向校外推广,带动全社会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一是利用娃娃电视台传童谣。在高年级组建“童谣传唱志愿队”,以娃娃电视台演播室为载体,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网络,通过表演童谣情景剧、举办童谣朗诵会、学唱新童谣等形式,向全校学生进行现场直播;每当新生入学则进行童谣教唱,确保薪火相传,极大地提高了童谣的吸引力、影响力。截至目前,已成功播出节目90多期,深受学生们普遍欢迎。二是让学生给家长背童谣。每周向学生留一次给家长背童谣的家庭作业,通过发放童谣反馈卡片,了解学生背童谣和家庭十大好习惯坚持情况。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通过背童谣引发了行为习惯的变化,对父母体贴了,自己的事愿意自己完成了,过去的“小皇帝”、“小公主”变乖了,不少家长还表示自己也从中受到教育,高度赞扬学校开展童谣传唱核心价值观活动。三是与兄弟学校手拉手赛童谣。该校与河沿村小学结成对子,共享童谣教育资源,每学期举办一次校际童谣创作朗诵比赛,使生活在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相互感知、相互激励,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童谣交流活动,学生们之间纯真的语言所摩擦出的火花,照亮了彼此的心灵,增强了他们对人生的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正是凭着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两年来滏阳小学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衡水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承德市开展“积善承德·邻里守望”活动
  为改变社区邻里间“对面不相识,邻里不往来”的现状,强化相识相知、互帮互助、友好交往的意识,营造团结友善的新型邻里氛围,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承德市在社区组织开展了“积善承德·邻里守望”活动。  

  一是开展“社区和谐邻里节”活动。以社区、小区为主体,采取“3N”模式,组织小型、分散、灵活的邻里相识相知活动。“3N”模式活动内容有三项:开展一次反映邻里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组织一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互动交流;开展一次邻里结对互助。同时各社区结合实际,自选一项或几项活动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之间的相识相知相助,改善邻里关系,增进邻里情谊。  

  二是开展好家风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社区道德讲堂、青少年宫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家长学校等平台,以互助、孝道、诚信、勤俭、自立、进取、修身为内容,开展优秀家风故事讲座和现身说法,引导社区居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开展优秀家训、家规、家风故事征集评选和书法作品展览活动,在社区居民中悄然形成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传播正能量,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新风尚。   

  三是开展“邻里守望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社区物业公司员工为依托,每个社区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制作“邻里守望”联系卡,卡片上印有社区、小区、派出所、水电气、消防等部门联系电话,印发“邻里守望”倡议书,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关爱和帮助。组织社区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形式,帮助社区独居(空巢)老人解决精神孤独和生活困难。组织一个单元或一个楼座救助一户困难家庭,使失学孩子、困难家庭树立生活的信心。

 
大厂县打好“四张牌”推进文化驿站建设
  近年来,大厂县以构建覆盖城乡、多元供给、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并重的标准,积极推进城乡“文化驿站”建设,搭建集宣传教育、文化活动、景观美化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一是科学规划选址,完善服务功能,打好“建设牌”。

  将“文化驿站”建设作为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夯实基层文化阵地的重头戏来抓。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按照交通干线沿线、邻近城镇及新农村建设组团、便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标准,相继建成了12个文化休闲驿站,打造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重要节点。其中潮白幸福公园驿站和谢疃驿站占地面积分别为180006600平方米,集广场游园、休闲园路、观景平台和健身路径等为一体,具有生态、文化、休闲、景观、娱乐等五大功能,成为了广大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大厂县祁各庄镇在谢疃驿站举办“和谐大厂唱响潮白”群众文艺汇演,表演者都是村里老百姓,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创建机制,打好“管理牌”。

  将抓好“文化驿站”管理作为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制订了管理办法,明确文化部门和各镇、城区街道为责任主体,负责做好场所维护、器材配备、活动组织等工作,使“文化驿站”与县文化广场、中央五环公园、潮白幸福公园等城镇文化广场以及新农村书屋、文化大院等共同构成了“点线面”立体式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力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城乡文化交流互动。

  三是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方式载体,打好“宣教牌”。

  将“文化驿站”作为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普及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阵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主题,通过组织文化活动、绘制宣传墙、设计宣传橱窗、摆放宣传展板以及设置群众留言板、收集群众建议感言等方式,打造集理论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社会宣传、典型宣传、文艺宣传“五位一体”的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发挥了宣传党的声音、引导正确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有效凝聚了全县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强大“正能量”,营造了奋力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富裕、绿美、幸福新大厂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是强化组织引导,突出共建共享,打好“惠民牌”。

  将“文化驿站”作为推进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工程的重要载体。采取组织主题性文化活动与发动群众自娱自乐相结合、“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的方式,通过举办文化惠民巡回演出、电影下乡展映、民间花会展演、广场舞比赛以及健身比赛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大力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扶持群众文艺社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5个村建立了群众性业余文体组织,涉及民间艺术、戏曲文艺、书画创作、民族体育等多个领域,呈现出“一村一特色”的良好态势,文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邢台市桥西区多措并举助推文明社区创建
  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邢台市桥西区以文明社区创建为切入点,多措并举,积极打造崇德向善、互帮互助、邻里融洽、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

  一、积极开展“德润邢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友善互助的邻里氛围。为改变社区邻里间“对面不相识,邻里不往来”的现状,培育“互帮互助互信”的新型邻里关系,桥西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服务活动。开展“邻里守望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区社区推行“邻里守望卡”,记录同一单元或周围邻居的姓名、门牌号、电话、服务特长等信息,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关爱和帮助。组织社区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形式,对社区空巢老人进行不定期上门服务,解决生活上困难。同时开展联谊联心、“左邻右里互帮互助”、“邻里敲门日”等活动,构建了相识相知、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以社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机制,挖掘特色,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开展“家风家训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社区道德讲堂、社区活动中心、市民学校等平台,开展优秀家风故事讲座、家训家规故事征集评选等活动,引导居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围绕“邻里共睦、邻里互助、邻里同乐”三个方面开展“社区和谐邻里节”、“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性活动,丰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营造了文明、健康、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位。 

  三、推进“善行邢襄,厚德桥西”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在全区各社区推广建立了《好人档案》、《善行榜》,将社区涌现出的善行义举、好人好事记录在册,同时举办“桥西好人”、“社区好邻居”、“社区好楼长”等评选活动,发动辖区群众广泛参与,在社区形成争做好人、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与民政部门配合,选取6个示范社区筹备建立“社区爱心驿站”,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力推进“善行邢襄,厚德桥西”活动深入开展。   

  四、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创建平安社区。以打造服务型社区为突破口,全面推行“一网三会”平安创建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让社区变得更和谐。“一网”即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5个片区,片内党员每周入户走访两天,全面掌握居民动态情况。“三会”即居委会、业委会和志愿者协会联建联创,实现社区服务无盲点。

 
石家庄市普遍推广“功德录”、“好人档案”和《善行功德榜》
  为促进“善行河北、首善省会”活动的深入开展,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石家庄在全市大力推广以“一榜、一录、一喇叭”为主要内容的《功德录》、《好人档案》、《善行功德榜》。   

  一、推广《功德录》、《好人档案》、《善行功德榜》的形式。在农村推广《功德录》以“一榜、一录、一喇叭”为载体。一榜是在村民中心、文化广场等村民聚集的地方建立一块《善行功德榜》,展示本村好人好事的事迹和照片。一录是建立一本《功德录》,将本村涌现出的善行义举记录在册。一喇叭是用农村广播对好人好事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播报。

  在社区推广《好人档案》以“一榜、一档”为载体。一榜是在社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居民人员聚集的地方建立一块《善行功德榜》,展示本社区好人好事的事迹和照片。一档是建立一本《社区好人》档案,将本社区涌现出的善行义举记录在册。  

  在全市推广《善行功德榜》,是指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单位,以及有条件的社区和中心村均要设立以宣传各级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好人榜,按照互助、诚信、敬业、勤俭、孝敬进行分类。

  二、记好《功德录》、《好人档案》。每个农村、社区明确2名以上责任心强、热爱宣传工作的同志负责,及时将本村、本社区涌现出的所有善行义举记录在册。建立固定记录格式,并对记载内容进行详细分类。记录的内容是敬老爱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勤劳致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热心公益、勤俭节约、公而忘私等。

  三、建立及时畅通的信息上报渠道和制度。动员村民(社区)小组长、共产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参加进来。发挥村两委班子、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包片、包户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邮件、手机短信、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的作用,定期记录、经常检查,持之以恒。   

  四、抓好工作结合。工作中把推广《功德录》、《好人档案》、《善行功德榜》活动与“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以及各县(市)区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与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好妯娌评选结合起来,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结合起来,与农村文化墙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结合起来,与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等活动结合起来,力争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强化督导、搞好宣传。为确保落实到位,市、县、乡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并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黑板报、橱窗、标语等形式,宣传开展《功德录》、《好人档案》、《善行功德榜》活动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方法,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专题制作:河北文明网           专题策划: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