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家庭
"双争"有我家风传承|卢玮玮:孝道立家善行天下
发表时间:2024-01-04 09:03:00 来源:河北日报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每到周末都会骑着他那辆“二八”永久牌自行车,驮着我和妈妈回老家。车前的塑料筐里每次都塞了满满的蔬菜和肉,偶尔还有药和点心,那是给奶奶和姥爷姥姥的。有一年冬至,寒风凛冽,一阵风过,车把一偏,菜筐子冻裂了。年幼的我很费解,为啥爸妈每次不能少买点?直到多年之后我身为人母,才渐渐明白,那一筐东西承载的是他们的孝心。

  这份孝心更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

  20世纪80年代,物资匮乏,买种子也需要托人。那时,在县政府工作的母亲就成了全村人买种子的“中间人”,她不仅要替大家买种子,还会留买种子的村里人在家吃饭。要知道,那是1985年,我妈一个月工资才35元,她去食堂打一份带肉的菜就要用5角钱。这样的事多了之后,家中捉襟见肘。于是,每月下旬,我时常看到父母在昏黄的灯光下,将所剩不多的一分一角,平平整整地摊在桌上,盘算着怎么度过青黄不接的月末。

  尽管如此,父母回老家从不在奶奶和姥爷姥姥面前说一个“难”字,相反,他们的热心肠和对村民的帮助,让三位老人在村里极受尊重。看着不苟言笑的姥爷见到女儿、女婿时的笑颜,想必父母能挨过那些艰难日子,一半是出身农村的淳朴使然,一半就是秉持了让长辈安心的孝心吧。

  这份孝道的家风并非一日成就。

  爷爷家、姥爷家祖上世代务农,虽然文化不高,但都以“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为治家理念。到了爷爷姥爷这一辈,他们一个是小学校长,写得一手好书法,爸爸那辈就常听爷爷拿孔子的话教育他们“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一个是路灯所的职工,看到哪个孩子放学回来不先去看望祖辈,立马就会斥责。

  如果说爷爷、姥爷强化了孝道的重要,那么奶奶、姥姥则身体力行播撒了善行的种子。姥姥不仅十几年如一日照顾身有疾病的婆婆,毫无怨言,还在大伯哥妻子去世后,把大伯哥的3个子女和自己的5个孩子一并照料,视如己出,村里人无不称道。奶奶也是在爷爷去世后,一手拉扯5个子女长大,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家族中人有困难向她求援时,尽管家里并不宽裕,她总是能帮就帮,从不冷眼相拒。

  她们与人为善的品行,养育了同样正直淳善的我的父母和伯叔姑舅,两个大家庭成员和睦互助、孝敬老人、其乐融融。可以说,在这种孝亲的家庭中,孝道传承了下来,影响了每个子女。

  如今,我是一双儿女的母亲,迈入中年,对于孝道和善行有了更深的体悟——那是一种家风的浸润,更是一种行为的自觉养成。“孝道立家,善行天下”,这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像珍珠般熠熠生辉,始终指引着我走好人生路。

  (作者单位:省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 陈 博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