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家庭
谷江山家庭:情系桑梓多善举,尚德家风暖春光
发表时间:2024-11-20 10:39:00 来源:河北日报

  街道小巷干净整洁,马路通道畅通有序,公园景点绿荫成蔽,文明守礼蔚然成风……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弘扬文明已深深融入城市肌理。

  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千家万户百姓的持续接力,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不断奉献。在广大志愿者中,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主动奉献,长期参与志愿服务,主动担当垃圾分类、乡村振兴的讲解员,相关活动的践行者,被大家称为社区里最美的志愿者。这一户人家就是我伯伯石家庄市栾城区赵兴周一家。

  志愿投身社区服务,勇挑重担做志愿者 

  在这一家五口中,伯伯赵兴周和伯母解文平都是退休多年的老人,他俩退休不褪色,早早在社区当起了义务服务志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每当晨曦初露,伯伯和伯母会身着厚重的医用防护服,佩戴口罩,准时抵达小区广场的集合点,组织动员大家进行核酸检测。

  在完成居民核酸检测的繁重任务后,解文萍并未有丝毫停歇,又与同伴们迅速投身于分发蔬菜、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工作中。

  最令人动容的是,针对身体有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还主动协调专业的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

  在引导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他们将“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要投进绿色的垃圾桶里;废弃卫生纸、湿巾是其他垃圾,要投进灰色垃圾桶里”这些知识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向居民进行宣传讲解,并制成明白纸,发放到每个社区居民手中。同时,详细介绍垃圾如何分类以及分类的好处,如何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分类垃圾桶对应的颜色等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大家树立环保理念,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并积极带动身边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动服务乡村振兴 

  作为家中独子,哥哥赵康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赞皇县一名优秀高中教师。

  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连续多年深入赞皇县贫困的深山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与农村干部群众吃住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他又主动申请继续留在农村,参加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了解近期生产、生活状况,制定为民办实事、壮大集体经济等四套台账制度,并跟踪问效,让基层干部群众想干有目标、能干有资金、慢干挨鞭策,并与驻村工作队员、村支部书记进行交流,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多元业态,形成串珠成链的带动效应,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实效的务实举措。

  他还密切关心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帮扶措施做具体、落实好、见实效,帮助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以乡村振兴实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崇德向善和睦邻里,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伯父和伯母一家平时总是有说有笑,和睦相处,互敬互谅,其乐融融。不仅老两口和小两口非常和谐,而且赵康哥哥结婚近二十年来,伯父伯母从没有与赵康哥哥的爱人付静瑶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成为邻里十分羡慕的文明家庭。同时,每个家庭成员都与人为善,讲究奉献,充满爱心,乐于助人。

  伯父和伯母总是保持着开朗热情的性格,经常帮助别人,奉献爱心,看到别人有了什么困难,总是第一个上前询问,只要能解决的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平常也会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邻里老人,经常帮助老人搬运东西、打扫卫生,还时常陪老人聊天解闷儿。一提起伯父和伯母,社区里的很多老人们都对他俩赞不绝口。在伯父和伯母的带动下,整个社区都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氛围。

  作为小学教师的赵康哥哥的爱人静瑶,长期大力支持丈夫在深山的扶贫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同时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

  学生有疑难问题,她总是电话或当面指导,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或困惑,她总是耐心倾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为学生指点迷津。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不仅学业有成,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关爱他人。

  在大人们的带动下,赵康哥哥独生女赵觐宝,在自己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一名好学生的同时,努力帮助同学共同成长进步,赢得了学生的广泛赞誉。

  伯父和伯母一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心和奉献,像一缕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谷江山,工作单位: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 吴 迪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