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建筑博物馆”张家口堡、“万里长城第一门”大境门……作为张家口市区的发祥地,桥西区保留有大量文化历史文物遗存。文明城市创建中,桥西区在做好古代遗迹、传统建筑有效保护和利用前提下,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为这片老城区注入了新活力。
“小区路面翻修了,楼梯间重新粉刷了,我现在住得也心宽多了!”王女士在桥西区元台子小区已经居住了20多年,看到经过综合改造后,曾经脏乱的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她难掩激动之情。
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去年桥西区不仅对元台子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启动了改造工程,还对83个老旧小区的破损路面进行了硬化修补,其中沥青硬化面积达28.6万平方米。
桥西区不仅关注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还想方设法为其物色“好管家”。为避免改造后出现“前治后乱”的问题,该区着力推进“党管物业”模式,并引入成熟的物业公司接管弃管小区。同时,借鉴北京通州经验,制定了《桥西区老旧弃管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奖励补贴管理暂行办法》,对物业公司进行考核及补贴,解决了物业公司的后顾之忧。
农贸市场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桥西区赐儿山农贸市场曾是附近很多居民日常采购的地方,但由于存在基础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购物环境脏乱等问题,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去年,桥西区经多次考察,最终引进零售企业超市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其成功改造成超市发赐儿山便民店。目前,全区基本实现了农贸市场整体转型升级。
小小厕所,关系民生,更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走进位于桥西区的金鼎公厕,悦耳的轻音乐萦绕耳畔,大理石地板拖得干净透亮,过道上智能公厕引导系统清晰地显示着厕所湿度、温度、PM2.5等环境指标及如厕人数,手机充电桩、第三卫生间、婴儿折叠整理台、儿童座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桥西区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厕所革命”并行,打造了一批高颜值、智能化公厕,仅去年就新建公厕7座,改造市区公厕45座,并对农村区域32座旱厕进行了升级改造。
“厕所革命”同样在宠物界引发震动。笔者在桥西区水岸丽城小区一处绿地旁看到,一个设计有卡通狗形象的“宠物厕所”格外引人注目。去年桥西区创新思路,先行选择了水岸丽城小区、新营坊小区2个养狗户较多的小区作为试点,逐步将先进经验推广到全区,不仅打造了50个像水岸丽城小区一样的文明养犬示范小区及15个文明示范街巷,还投放了265个宠物厕所,以规范居民养犬。仅去年一年,该区劝阻、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达1230余起,发放宣传资料8700余份,增设文明养犬提示牌240余块。
砥砺前行,终结硕果。该区于不久前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评比中,首次获评“河北省文明城区”称号。(河北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