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家庭
靳国芳家庭:传承红色家风 身教大于言传
发表时间:2021-08-20 10:04:00 来源:河北日报

  我叫靳国芳,1937年出生,是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南社区学雷锋志愿者工作站站长。我和老伴几十年来注重言传身教,培养了子女的良好品德,树立了友善睦邻、孝老爱亲的淳朴家风并得到很好的传承。

  我出生在东北松花江畔,幼年时父亲卧病在床,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怀下,我到军工企业参加了工作,还先后上了职校、干校。党的恩情一生难忘,从那时起,我心里就埋下了跟党走的种子。

  我家一共八口人,除了两个孙子辈的,其余六人都是党员。我的老伴郭普林早在1960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着实令我羡慕。多年来,我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终于在2014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退休后,我很快在建南社区找到了“舞台”,从帮助身边困难群众开始做起志愿服务。为方便大家联系,我将自家的电话号码向大家公开,办起“大靳热线”,笔记本上记录的社区居民的每一条热线信息,我都热心去协调解决,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帮忙。近年来,先后被授予“中国好人”“全国孝老爱亲之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我和老伴育有一儿一女,在我俩言传身教下,孩子们始终在学习、工作中听党话、跟党走,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忠诚,始终保持着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良好作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的家庭几十年坚持的家风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父母被困在吉林市姥姥家,奶奶则在敦化老家。父亲惦记奶奶,但由于打仗不通车,父亲竟步行20多天、300多公里,一路从吉林市到敦化,父亲回到家看到奶奶安全才放心,这也让我对“百善孝为先”有了更深的了解。

  无论是刚参加工作还是成家之后,我每年都会给父母邮寄吃的、穿的,那个年代,我和老伴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90来块钱,每次回太原婆婆家时都会给婆婆300元。不管任何时候,孝老敬亲都是本分。

  孩子们的“孝”体现在“陪伴”上。儿女们每逢周末、节假日就带着我们去春游、泡温泉、看文艺演出,有时在家中唱歌、打扑克牌……不管工作多忙,去医院都是孩子们开车接送、陪着做检查。

  好的家风能让家庭和睦、事业顺利。如今,我们一家三代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在服务社区、投身公益的行动中共同传递正能量。(口述/靳国芳 执笔/王莹 张琦)



责任编辑: 杨计品
  相关稿件
• 承德双桥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创建 2021-08-27 11:25:00
• 平安普惠唐山分公司清理社区小广告美化环境 2021-08-27 11:22:00
•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金句来了 2021-08-26 11:30:00
• 石家庄:打卡!这个文化墙太漂亮 2021-08-26 11:03:00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