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的基石。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家风淳朴,与邻里相处融洽,自成家以来,一直和公婆及92岁高龄的奶奶同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年轻一代,赡养老人既是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子女应尽的义务。我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
之所以能真正做到孝老爱亲,离不开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奶奶年轻时命运多舛,她的丈夫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外科大夫,曾任固安县人大代表,固安县第一例成功的开颅手术就是出自他手,可惜英年早逝,奶奶独自将两儿一女养育成才,其中的艰辛不可言表。
老人节衣缩食,自己再苦再累,也从没有放松对子女的管教,时常教导儿女:“不学礼,无以立。”在她的谆谆教诲下,儿女们都养成谦和知礼的性格。
我来到这个家庭,也被浓厚的孝老爱亲和睦家风所感染。对老人百般呵护,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将公婆和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奶奶行动不便,我会每周抽出时间,推着轮椅带老人去公园散心;一有时间,就会拉着奶奶的手陪她说话,老人家年纪大了有时总是重复一个话题,我也会耐心倾听;奶奶上了岁数肠道功能逐渐退化,我就变着花样做些既可口又好消化的食物给她吃。有时,我甚至会为了满足老人的饮食健康需求,不惜来回奔波几十公里去采购新鲜又健康的食材,为老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要求孩子们从小树立孝老爱亲、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我工作的社区经常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就包括孝老爱亲活动,只要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我都会带上孩子一起参加。
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和志愿活动中的言传身教,家里的两个孩子也蜕变成了“小暖男”,不论什么时候,都会把手里好吃的让长辈先品尝,长辈身体不舒服时,会及时关切地送上一杯热水……
奶奶常拉着我的手忆苦思甜,“回想当初和现在幸福美满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老人每每说到党的恩情,总是眼泛泪花。在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正在一代代传承下去。(夏雪婧 作者工作单位:廊坊市固安县社区办新源街东社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