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为什么咱家一直留着这块红布呢?”小时候的我疑惑地问爸爸。
“这不是你说的红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旗,这里面注入了爷爷毕生的心血,所以我们要把这抹红传承下去。”爸爸郑重地回答道。
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心中却知道了“那抹红”非常重要。
爷爷出生于1922年,病逝于2005年11月,生前是沧州联通公司的离休干部。在追悼会上,悼词总结了爷爷的一生: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不怕牺牲,积极参加革命战争,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在工作中,爷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两袖清风。1977年离开工作岗位,爷爷也始终关心邮电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继续发挥余热。
爷爷在世时,对子孙要求极为严格,他经常教育我们:老一辈打江山,出生入死不容易,你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小学期间,爷爷经常检查我的作业,除了检查是否完成以外,最重要的是看我的用纸情况,正面写完了以后,看看反面写了没有,杜绝浪费。依稀记得爷爷总是有记账的习惯,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1983年,党和政府批准爷爷可享受处级待遇,在征求本人的意见后,可落实去县里分配住宅。爷爷却拒绝了,秉承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态度,他和我的父辈一直生活在农村三十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一生未向组织提过自己家中的困难。
晚年病重期间,组织上去看望他时,他提出了一点要求:去世以后,覆盖他遗体的党旗原则上组织是要收回的,请组织上批准把党旗留给子女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让晚辈永远记得爷爷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爷爷的点滴言行影响了家里的子孙,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家中的“那抹红”一直激励着我,始终爱党爱国,在工作中保持热情。
如今的我,也有了孩子。牵起孩子的手,望着家中的“那抹红”,我常常给他讲述爷爷的故事。看到孩子稚嫩但坚定的眼神,我想,爷爷如果能看到这一幕,一定很欣慰……(王维伟 作者工作单位:沧州渤海新区第三幼儿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