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梁召镇辛安庄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辛安庄音乐会”起源地。日前,这个村26岁的李瑞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会《山坡羊》曲目,并顺利通过老艺人考核,获得村里5000元补助。据这个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给传承“非遗”农民发补助已成为村里的一项制度,旨在鼓励引导村里群众保护传承“辛安庄音乐会”技艺。
据介绍,辛安庄音乐会是由管子、笙、曲笛、云锣等9种吹打乐器合成的一种民间古典音乐表演形式,自明朝永乐十九年以来,有着近六百年的历史。这一艺术形式演出时分文、武场,少时十六七人,多时四十人左右,具有古朴典雅、幽静舒缓、情韵悠扬、绵绵不绝等演艺特点,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存《关公辞曹》、《泣颜回》、《昭君令》等35首曲目,每首曲目都蕴藏着一个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且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双重艺术价值。
为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辛安庄村近年专门在村委会开辟了百余平方米的音乐会活动基地,经常安排专人演出,并组织村民参加,还成立专门组织,负责音乐会日常排练、学员培训等工作。同时,创新培训和管理模式,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和日常演出补助,千方百计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按相关规定,学员每学会一曲小“歌子”、中“歌子”、大“歌子”,并经村里老艺人评审通过,将分别给予1000元、3000元、5000元的补助;授课老师每人每课时补助40元;参加表演的会员,每人每晚补贴5元。截至目前,村里发放补贴已达37万元,仅去年就有9名学员学会新“歌子”。
激励措施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如今,经层层选拔,音乐会会员已达32人,人数比几年前壮大了一倍,而且年轻人占到一大半。现在,每有空闲,辛安庄村都有不少村民到村委会跟老艺人们学习。(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