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世悦,女,198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7月于石家庄海关就职,现任石家庄机场海关办公室二级主办。该同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廉洁自律,2016年被河北省政府口岸办评为“共建文明口岸先进个人”。陈晓飞,男,198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役军人,文职七级,现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医学工程科服役。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热爱国防科研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多次参与执行部队重大、特殊、高标准的保障任务,始终致力于工程装备科研和技术革新。曾于2016年参与原第四军医大学卫生装备教研室关于磁场对骨细胞再生作用的课题研究, 2017年5月,随队赴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圆满完成“1707”建军90周年阅兵保障任务,同年11月,撰写《一种基于固相法血型鉴定的验血板及其使用方法的开发研究》论文,荣获河北省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9年9月,赴南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同年被单位授予个人嘉奖。二人于2015年12月组建家庭,现育有一女,于2018年12月出生。
2019年6月,陈晓飞同志接到了单位执行维和任务的命令,面临尚不满周岁的孩子和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等家庭困难,付世悦同志却没有丝毫犹豫,全力支持爱人赴南苏丹完成一名军人的神圣使命。陈晓飞同志也毅然舍弃小家小我,踏上了维和的战场。作为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的一员,他们不仅保障着近2000名维和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还要为难民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医疗救助。在安全形势严峻、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他们克服高温炎热,蚊虫肆虐,水土不服等困难,出色完成了自救互救、热带病防治、消杀防疫等工作任务。虽已为人夫为人父,但他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蓝盔战士,不能被儿女情长分心,要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放在首位。
在爱人执行任务期间,付世悦同志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重担。作为妻子、母亲和儿媳,她养育幼女、操持家务、照顾老人,任劳任怨,将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双方父母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症,她奔走各大医院寻医问药,只想让爱人安心在外执行任务,没有后顾之忧,街坊邻居都称赞她不仅是一个坚强的军嫂更是孝顺父母的好女儿好儿媳;同时,作为海关关员、共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她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亦不辱党和人民赋予她的神圣使命。
特别在2020年春节,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上下打响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农历正月初六,付世悦接到组织召回命令,她毅然决然的给尚在哺乳期的孩子断了奶,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临行前看着年幼懵懂的女儿和还在病中的婆婆,她流下了愧疚的泪水。同为军人出身的公公对她说,放心去吧,现在国家更需要你和晓飞,孩子我们一定能替你们照顾好。在家人的支持下,付世悦同志就这样赶赴到了机场战“疫”一线。
就在国内疫情态势开始好转的时候,国际疫情突然爆发,海关承担着外防输入的艰巨任务,机场海关更是进入了24小时全员在岗的战时状态。作为口岸一线关员,付世悦同志身处国门战“疫”最前线。自3月17日至4月10日,连续25天日夜驻守机场口岸。得知女儿每天晚上哭着找妈妈时,付世悦同志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对女儿说:“宝贝,对不起,等你长大后,妈妈会告诉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千千万万像爸爸妈妈一样的人,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和健康在前线战斗,这段经历将会是我们这个小家最珍贵的财富。”
战时状态期间,付世悦同志负责后勤保障与信息报送工作,撰写各类政务信息、新闻稿以及制作微信公众号图文信息共计百余篇;每天要24小时在岗等待检测结果,收到检测数据后第一时间通过值班系统报送相关部门和领导,无一迟报和遗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信息的时效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付世悦同志还认真学习疫情防护知识,熟练掌握航班应对处置流程,请战参与一线航班保障任务。在值守“红眼航班”时,她主动替换年龄偏大的同事,结束任务后已是凌晨,但她还不能休息,而是继续回到办公室整理数据上报政务信息与值班报告。在疫情进入常态化后,航班数量骤加,付世悦同志又服从组织安排,克服了家庭与身体状况的种种困难,投身一线体温复测岗位,同时继续承担二线办公室工作,每当航班保障结束,脱下防护服后已经精疲力竭,她还要继续工作。
付世悦同志是一名有着12年党龄的党员,在这场战“疫”大考中,她经受考验,淬炼党性,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守土尽责,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捍卫国门安全,维护百姓平安,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和海关关员的初心使命。
国际疫情日益严峻,新冠疫情在南苏丹呈扩散趋势,给维和行动带来新的巨大挑战,丈夫陈晓飞也投身到疫情防控的一线,担任中国第十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消毒隔离及防护组副组长。他们二人既是夫妻,又是战友,虽身处不同的战场,却肩负同样的使命;虽相隔万水千山,却总是互相鼓励,并肩战斗。
他,毅然抛下难舍难分的妻儿,投入维护世界和平的蓝盔方阵;她,含泪将年幼女儿托付老人,挺身冲向防控境外疫情的前线。这是一个平常的三代同堂之家,一对普通的夫妻,又是一个特殊的战“疫”家庭,一对不凡的伉俪。为了国之大家,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为了人民安宁,他们选择了奔赴各自的战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