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共传好家风 | 家有四宝 忠孝善勤
发表时间:2022-07-29 09:05:00 来源:河北日报

  刘秀芹

  我家有四样宝贝世代传承。这四样宝贝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四个字:忠、孝、善、勤。

  国难当头时,我大叔叔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战场,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了一张烈士证书。大叔叔牺牲后,小叔叔又毅然参军,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脖子上留下了近一拃长的疤痕,丧失了听力,成了残疾人。他无怨无悔,谢绝了国家给他安排的工作,主动回乡务农。抗日战争时期,仅我同宗的家人中就有8位为国捐躯。现今,家族三代人中都有现役军人。

  家中两个叔叔都参军了,只留下我父亲一人照顾全家老小。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生活虽不富裕,但父母对我家老奶奶十分孝敬。老奶奶当时已近百岁,母亲总是想法儿变着花样让她吃好喝好。老奶奶很慈祥,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她拒绝开小灶,只给她自己做的饭坚决不吃。这让母亲很无奈,全家都吃好的,条件不允许,让老人一起受苦,母亲又不忍心。于是,从没有说过谎的母亲骗了老奶奶。她蒸了几个包子,让我们小姐妹每人拿一个去老奶奶跟前转一圈。老奶奶看我们都有的吃,就高兴地把包子吃了。可她哪里知道,我们的包子是不许吃的,还要放回箅子上留给她下顿吃呢。

  孝心是能传递的。父母老了,我们也都尽力让他们吃好喝好生活舒适。在我每月挣30元工资的时候,花45元托人在西北留皮毛厂买了个上等狗皮筒子,在缝纫社为父亲做了件双排扣的小大衣,又暖和又时尚,是父亲的最爱。刚兴土暖气时,孙子为让奶奶冬天暖和点,在她居住的耳房屋里安了21片大暖气片。他不怕费煤,把暖气烧得很热。这在当时的农村里,是少有的享受了。

  条件好点了,我们常带着父母出门转转,看看祖国的新变化。临城溶洞刚开发出来,我们全家陪着父母前去参观,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父亲曾历尽艰辛多次到三岐修水库,亲眼看到水库蓄水了,又高兴又感慨。邢台市元宵节大型灯展时,我们把不能走路的母亲背下楼,用轮椅推着去看灯。

  父母常说:“别人有了困难,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帮助,心里最高兴。”他们这样说,也这样做了。父亲修水库当民工时常常吃不饱饭,可他总是把自己的干粮掰下一块儿给同去的年轻人。他怕年轻人吃不饱,却不顾自己饿肚子。

  最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坚守的信条:不是自己的东西,哪怕再贵重,再需要,也不能拿。父亲当生产队队长时,不管家里生活多么困难,他也没有给自己多记一个工分,更没有多分一分钱。母亲在食堂里做饭,小妹妹饿得直哭,母亲也没有给过她一块干粮。面对别人的劝说,母亲摇摇头说:“食堂里的东西是大伙的,我怎能给自己的孩子吃呢。”

  我在单位分管财务基建时,父母常常叮嘱我:“不是自己的钱一分都不能拿。记住,钱也能咬人!”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清白干净。

  我们不贪大财也不占小便宜,始终靠劳动致富。我七八岁时就背着小妹妹、带着大妹妹上树捋榆叶、摘酸枣,下地薅野菜、割青草,为填饱肚子,也为养猪卖钱。如今,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都兢兢业业,个个都是先进。

  忠、孝、善、勤,世代传承,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使得家族日渐兴旺,家里的每个孩子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作者系邢台市襄都区教育局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 吴 迪
  相关稿件
•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家风 2014-04-17 09:28:00
• 海报派|重阳节:久久牵挂 不如常常回家 2021-10-14 09:03:00
• 河间开展"阳光救助孤儿行动" 34名贫困孤儿有了帮扶对子 2014-06-20 08:07:00
• 保定市广泛开展“善美保定·春节走亲”活动 传递真善美 2013-01-23 08:50:00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