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5期】赵海泉:社区书记扎根基层43年 当好群众贴心人
证件照.jpg
赵海泉扎根基层工作43年,时刻把居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
  赵海泉,男,196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邢台市信都区团结路街道泉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海泉扎根基层工作43年,时刻把居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先后荣获“邢台市优秀治保主任”“邢台市‘7·19’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邢台市防疫优秀志愿者”“邢台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为民 不忘初心前行   

  赵海泉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在基层工作。他刚参加工作时,就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在工作中,他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虚心向老干部和身边的同事请教学习,使自己真正得到了锻炼,不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村干部。

  以前的南小汪村共有4个生产队,是个四处漏气、环境脏乱差、治安案件时有发生的“头疼村”。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南小汪村于2005年开始旧村改造。刚开始旧村改造时,有的村民对搬迁政策不了解,存在观望情绪;有的村民存在“守家恋地”的思想,不愿意搬迁。时任村支委的赵海泉首先带头签订搬迁协议,并动员亲朋好友积极搬迁。他每天不辞辛苦走家串巷,苦口婆心的给村民耐心讲解优惠政策和旧村改造的好处,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大家都纷纷和村里签订了搬迁协议。

  当时村里有一位老人,因为对旧村改造的政策不了解,存在抵触情绪,赵海泉几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都吃了“闭门羹”。他觉得老人对工作不支持、不理解,是因为自己的解释工作没做好。后来他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入户时先和老人拉家常,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他帮忙给老人打扫家里的卫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一步步消除和老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时,他耐心地给老人讲政策和住楼的好处,渐渐打消了老人的思想顾虑,最终同意搬迁。现在老人逢人便说:“还是住楼好啊,不但家里干净,而且冬天有暖气很暖和,比住平房享福多了!

  南小汪比省“三年大变样”政策还提前一年率先实施旧村改造,正是因为有像赵海泉这样的班子成员带头拆迁,南小汪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旧村改造的村庄。

  壮大集体经济 提高民生福利

  赵海泉凭着扎实而又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居民的拥护和信任。2015年4月赵海泉当选为南小汪社区居委会主任,2020年5月他同时担任南小汪社区党支部书记。从一名社区党支部委员转变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他肩上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他把沉甸甸的责任转化为奋勇前行的巨大动力,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系民生,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群众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2018年南小汪社区投资500余万元新建了两栋学校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2020年8月,因社区重塑,南小汪社区合并为泉南社区,成立了南小汪股份经济合作社。2020年南小汪与区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北京建坤集团邢台京泰好食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该项目引资8000万元。如今南小汪集体经济年收入2500多万元。

  集体经济实力壮大了,居民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南小汪实行了“生活保障金制度”即:凡年满18周岁的居民每月发放生活保障金700元;对义务兵服役期间每月发放生活费700元,退役回社区后继续享受股民待遇;实行“退休制度”即:对女45岁男50岁以上居民每月发放1100元退休金;女55周岁、男60周岁以上每月发放1200元退休金;“大病救助制度”即:居民凡是同一病例住院累计医疗花费5万元以上的,一次性救助2万元;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居民每人补贴100元;南小汪集体承担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费用;集体出资为居民办理了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了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南小汪实行了“奖学金”制度:对上初中高中、年龄不满18周岁的每年补助600元;对考上重点高中和大专院校的一次性奖励600元,考上本科院校的一次性奖励1000元,考上研究生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一系列的福利待遇,使居民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情系社区工作  心系群众冷暖

  2020年8月,因社区重塑合并,赵海泉担任泉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工作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居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他在社区推行“党建+网格”的服务模式,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形成了社区党委会、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的社区治理统筹协调机制。作为网格长,他经常入户走访群众,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他通过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访万家”活动,根据困难群众的“微心愿”,进行入户帮扶,争当为民服务的践行者,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为群众分忧,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居民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在社区党委牵头支持下,泉南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百姓议事厅”的公共空间改造建成“泉享”自习室,为群众读书学习提供了方便,还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今年以来,赵海泉带领泉南社区以提档升级为契机,打造南小汪乡愁记忆馆,挖掘辖区文化底蕴,让记忆馆成为社区居民共同的“家”。

  关立彬是住在南小汪幸福家园的一位残疾人,他和妻子两个人患有眼疾,家里的两个孩子都还小,赵海泉经常去家中走访帮扶,家里水管坏了他帮忙维修,孩子生病去医院他帮忙护送。关立彬大儿子上初中、高中住校时,学校放假他负责开车接送孩子。如果遇到疫情和防汛等特殊情况,学校紧急放假,需要让家长深夜接孩子回家,他二话不说,帮忙开车一起接孩子。有一次,关立彬的母亲独自在老家居住,老人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关立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赵海泉打电话,让他帮忙。赵海泉立即开车赶到老家,把老人送往医院,使老人及时得到了救治。

  居民在社区百姓议事厅提出南小汪幸福家园5号楼和9号楼门前下雨积水较多,影响出行。赵海泉马上组织基建科人员一起实地察看,发现确实存在居民出行不方便的问题。他立即安排施工人员进行维修,不到6天的功夫就修好了。居民满意地一直夸:“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好了!海泉书记真是把我们的事全都放在了心上!”这样服务居民、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不胜枚举,这也正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和工作缩影。

  见义勇为显担当  做群众贴心人

  2016年7月17日晚9时许,南小汪小区11号楼有一户居民房里发生火灾,滚滚浓烟。闻讯赶来的赵海泉马上拨打了119,他简单了解情况后,迅速安排人员切断了该楼的煤气和电力阀门。赵海泉不顾个人安危,从近处车库打起一桶水,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率先冲入屋内,找到着火的厨房火源,终于将火势控制。

  2018年9月14日,南小汪小区一位居民醉酒后爬到了四楼窗外,摇摇欲坠,存在生命危险。他路过发现后,马上组织人员在楼下扯起了棉被,以防不测。同时立即拨打119救援电话。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人员,防盗门打不开,消防队员将门破拆后,他迅速冲进屋里,一边安抚居民的情绪,一边找准时机,与消防员一起把居民从窗外拉进来,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安全。

  作为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谁家有红白事,他都会主动帮忙。他始终坚持着“喜事新办、丧失简办”的原则,一切从简,不搞铺张浪费,引领了社区移风易俗的新风尚。以前居民家里有老人去世,孩子们为了体现孝道,都会在家门口支大锅熬大锅菜,请帮忙的乡亲们连着吃三天,有时东西准备的多了也不免浪费。因此他提议取消了红白事的流水席,还经常对居民说:“父母在的时候多孝顺比啥都强”。他的提议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一直被沿用至今。使红白事简办的良好风尚深入人心,使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区蔚然成风。有的老人去世了,家里的子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给他打电话,让他帮忙给老人穿送老衣。在日常生活中,赵海泉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有生活困难的居民得了大病,他总是带头捐款。

  四十三年如一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点一滴传递着正能量,始终用自己最朴实平凡的行动树立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吴 迪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