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期】杨志文:一个人的学校
杨志文老师.jpg
杨志文,辉耀学区穆家沟小学教师,扎根山区教育40年,呕心沥血,默默耕耘。选择了付出,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孤独。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教学是他的全部,学生是他的梦想”。从意气奋发的少年到两鬓斑白的老人,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在艰苦的大山深处守望着,他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虽然杨老师的教育工作即将结束,但要组织需要,他将继续扎根山区教育事业,把他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自己挚爱的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一位乡村教师最美的形象。

  

  杨志文,男,56岁,河北省涿鹿县辉耀镇人,小学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志文,辉耀学区穆家沟小学教师,扎根山区教育40年,呕心沥血,默默耕耘。选择了付出,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孤独。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教学是他的全部,学生是他的梦想”。 穆家沟村是涿鹿县辉耀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穆家沟小学是镇里的一个教学点。1975年,杨志文老师被分配到这里任教,教学点里有一排简陋的房屋,这里非常安静,教室里只有18个孩子(男生5人,女生13人),采用复式班教学,里面有一、二年级和学前班,最大的学生9岁,最小的只有5岁。教学点虽小,但孩子们勤奋好学、热爱读书,班理的教学计划、课程表安排的井然有序,一丝不苟。    

    以前,穆家沟小学教师和学生还很多,2005年,随着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学校3年级以上并到了辉耀镇中心校。至此以后,这里只剩下杨老师一个人任教,教学工作、后勤工作、保安工作等都交到杨老师一个人手里。他说:“不累是假话,有时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但看到孩子们来学校上学了,一切都忘记了”。 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居住在山村里,见识小、基础知识差、语言功底很薄弱,孩子家长素质也很低。杨老师身上负担就更重了,既当老师又当家长,关心着他们,教育着他们。“再困难的孩子也得来学校上学,再艰苦的条件也得有人来工作”,杨老师一辈子在大山里从事教学工作,他要依靠教育来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杨老师家在凤凰庄村,离学校很远,为了节省时间,每天都要翻山走小路,即便如此也要一个多小时,遇到下雪天,两个小时都是长事,可不管是酷寒迫人的冬季,还是炎炎酷暑的夏日,他从来没耽误孩子们一节课。有一次下大雪,雪厚度达到了80多公分,学区要求放七天假,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课,杨老师一路住了把铁锹,第五天下午就到校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他守望着大山,守望着学校,守望着自己内心对教育的执著,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家访是杨老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他把爱倾注给每一位学生,哪个学生成绩差了,哪个学生生病了,他都要马上联系家长,崎岖的山路上,常常能看到杨老师家访的身影,他用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感动着每一位家长。  杨老师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度过,家里的农活帮不上,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他的妻子。有好几次机会,杨老师可以走出大山,可舍不得孩子,最终选择了留下。杨老师教过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而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从意气奋发的少年到两鬓斑白的老人,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在艰苦的大山深处守望着,他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虽然杨老师的教育工作即将结束,但要组织需要,他将继续扎根山区教育事业,把他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自己挚爱的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一位乡村教师最美的形象。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安娜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