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期】温增林:把养路做为最大幸福
W020161116311225209550.jpg
70多岁的温增林,在公路上一干就是40多年,风雨无阻。用他的话说,“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只要是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工作之初他一直在外带工修路,几年下来,看到封闭的村庄有了进出的车辆,农村的板栗、柿饼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国各地。1978年,他正式成了一名养路工人,并在海拔800多米的明水道班一干就是18年,风雨无阻。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该道班先后被评为全市先进道班、全县先进道班等荣誉20余项。

  

  温增林,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籍贯河北省邢台县宋家庄镇明水村,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参加工作,邢台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退休职工。

  70多岁的他,在公路上一干就是40多年,风雨无阻。用他的话说,“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只要是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

  与公路结下不解之缘

  工作之初他一直在外带工修路,几年下来,看到封闭的村庄有了进出的车辆,农村的板栗、柿饼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国各地。他心里想:只有公路通了,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的生活,这就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1978年,他正式成了一名养路工人,并在海拔800多米的明水道班一干就是18年,风雨无阻。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该道班先后被评为全市先进道班、全县先进道班等荣誉20余项。

  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帮助别人

  当问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他犹豫了一下,乐呵呵地说:“最幸福的就是在养路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所养护的路段是土路,路窄、坡陡、弯多,车辆时常发生事故。作为一名党员,他不断地帮扶着过往司机和沿线群众。车辆轮胎坏了,司机找地方补轮胎,他就看车辆;车辆坏了无法维修等待救援,他就管吃管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自己的事情绝不给组织添麻烦

  2002年,家里的旧房子破烂不堪,房顶快要塌陷,已经不能住人了,老伴儿几次三番的的催促他另建新房。眼看着路上大车一辆接着一辆,刚垫平的路面转眼又变成了坑槽,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建房子的事情一拖再拖,终于拖到了年关放假,他就一个人到新房基地修房基,谁知山上一块松动的石头掉了下来,把他的右腿砸断了,医药费花去1万多元。老伴儿劝他给单位说一声看能不能帮助解决一部分,他坚定地说:“不能告诉单位任何人,自己的事情决不能给单位添麻烦。”

  身残志坚,养护一线再显身手

  把腿砸断后他在家静养了三年,等能动了,他一瘸一拐的再次返回原工作岗位,由于他右腿残疾,坐车不方便,骑车又骑不了,每天要在5公里的公路上走两个来回,老伴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心疼地说:“别干了,你这样辛苦到底是为了啥?”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离不开这条路,你就让我再干几年吧。”就这样一直干到2008年退休。

  发挥余热,化作春泥更护花

  退休后,本该享受晚年的他一直闲不住,每天早早带上铁锹继续养管着自己分管的路段。起早贪黑,从不间断。特别是冬季闲暇时间,天短夜长,为了不耽误路上的工作,有时候他老伴和他一块儿上路养护,哪里有坑槽了及时铺垫,哪里结冰了及时铲除,哪个涵洞堵塞了及时疏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全部精力换来了管养路段的安全畅通。

  特别是2016年7月19日发生洪灾后,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加班加点战斗在抗洪抢通第一线,及时汇报灾情,组织机械车辆最短时间抢通了邢昔公路山西交界处的多处塌方,保证了车辆的安全通行。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安娜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