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期】曹瑞蒲:11年甘当无声世界领路人
曹瑞蒲.JPG
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位于市区乐凯南大街,与其他学校相比,除铃声更加清脆响亮之外,这里显得无比安静。就在这所小而安静的学校里,曹瑞蒲坚守了11年,她用爱和画笔为聋哑学生开启了一扇门,引领着一批又一批聋哑学生在无声的世界里前行。4000多个日夜,她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曹瑞蒲,女,1968年出生,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位于市区乐凯南大街,与其他学校相比,除铃声更加清脆响亮之外,这里显得无比安静。这所学校不大,只有394名学生。

  4月17日上午,在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一间教室里,十几名少年正对着画板认真画画。教室很安静,画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清清楚楚,特教老师曹瑞蒲正比划着双手指导孩子们画画。孩子们不时微笑着抬头看老师一眼,有的孩子感觉画得不对了就停下来,这时,曹瑞蒲就会走过来,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笔画下去……

  就在这所小而安静的学校里,曹瑞蒲坚守了11年,她用爱和画笔为聋哑学生开启了一扇门,引领着一批又一批聋哑学生在无声的世界里前行。4000多个日夜,她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这些不幸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上天已经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如果没有负责任且有爱心的老师,他们很容易误入歧途。”2007年,听到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成立的消息,一直在普通中学任教的曹瑞蒲坐不住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冲击着她的内心。于是她主动请缨,调入特教中心工作,一干就是11年。

  刚到特教中心时,由于不会手语,曹瑞蒲几乎无法与学生沟通,更不用说走进学生们的世界。为克服这种障碍,曹瑞蒲对自己下了狠心,白天从事教学工作,晚上回家后看手语书、设计教案、制作教具等,遇到不懂的“自然手语”,她就向学生们请教。比如,学习色彩时,红、黄、蓝等颜色用手语怎么说。学生教给她,她再运用到教学中,反馈到学生们身上。

  在特教中心,同事们都知道曹瑞蒲上课时嗓门特别大,而且喜欢一边打手语一边用语言重复,这在别人看来多此一举,曹瑞蒲却说:“虽然课堂上没有声音回应,像是一场‘独角戏’,但是学生们都十分聪明,有些学生会读唇语,还有些学生并未完全丧失听力,如果坚持手语和语言同时进行,有助于将来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学校的艺术走廊里,孩子们的画作被精心裱好挂在墙上,曹瑞蒲一一介绍着这些作品,如数家珍:“这是去年带孩子们去井陉县大梁江村写生时画的,有钢笔画,还有水粉画。写生期间,特教学生都是步行从基地到写生地点,有时候一个来回大约15公里,早上7点出发,中午1点多才能回来,期间还要完成两幅作品。这个艰难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却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掉队的。” 

  一幅幅小巧精致的画作,是孩子们的心血,更是对曹瑞蒲辛勤工作的肯定。

  辛勤付出总有回报。11年间,在曹瑞蒲的不懈努力下,21名学生考取本科院校,24名学生考取专科院校。今年还有一名学生考取绥化学院,并因成绩优异而减免4年学费。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曹瑞蒲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只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很重感情、很可爱、很单纯,所以和他们相处起来也更加简单、更快乐。”特教中心两周放一次假,而每次返校时,即使隔着很远的距离,只要学生一看到曹瑞蒲,就会张开双臂向她飞奔而来,和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每每此时,就如同一道道暖流在曹瑞蒲心中缓缓流淌。

  岁月悄然,几度春秋,一届又一届的聋哑孩子在这里成长,而后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仿佛一只只风筝,正朝着自己的梦想飞翔,尽管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但曹瑞蒲心里依然牵着那一根根线,记挂着每一个孩子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