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期】李华:精准帮扶“号穷脉” 带着感情“拔穷根”
李华.jpg
他是一名电力工作者,他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是一名有着19年党龄的老党员。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坚持精准方略,狠下绣花功夫,始终以贫困户致富增收为重点,用心治贫、用情扶志、用爱帮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就是阜城县供电公司驻邓屯村第一书记李华。
  他是一名电力工作者,他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是一名有着19年党龄的老党员。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坚持精准方略,狠下绣花功夫,始终以贫困户致富增收为重点,用心治贫、用情扶志、用爱帮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就是阜城县供电公司驻邓屯村第一书记李华。

  盯紧准字,精准识别贫困户

  自李华被公司选派赴邓屯村开展帮扶工作起,他就悄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里彻底摘下“穷帽子”。李华说,“找准穷根子”才能开对“药方子”。帮扶工作队一成立,他就带领队员一头扎进村里,坚持用情、用心、用嘴、用脑、用手、用腿干事,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给村里“号穷脉”,逐户逐人开展摸底调查,深入了解致贫原因,制定出“贫困户脱贫出列计划表”,他将村里的贫困户,按照贫困原因细致进行分类,住户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了一户一策,实现精准脱贫。

  谁家穷?为啥那么穷?穷根在哪?这些问题不摸清楚,扶贫工作就难以开展。李华牢牢盯紧这个‘穷根’,进村挨家挨户摸家底,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认真开展贫困户登记工作。“你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孩子还在上学吗?”低矮的平房里,李华拉着贫困乡亲的手,与他们拉家常,耐心询问乡亲们这几年的家庭境况,并认真地做着记录。这样的场景,在精准扶贫的“大屏幕”中频频回放。

  脱贫攻坚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铆足干劲抓发展做实事。

  量身定做  倾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精准扶贫是一项民生福祉,百姓的大事,来不得半点含糊,更要明确扶谁、怎么扶?”为此李华带着课题,和同事们出台一个乡村环境整治总纲,并对照致贫原因、发展意愿,为邓屯脱贫量身定做“葡萄长廊、瓜菜种植、农耕文化小镇生态旅游”等脱贫专项举措。扶贫不是简单的输血,更应注重其造血功能。李华瞄准邓屯村距离县城较近,且交通便利、有多年的农耕历史的特色,与两委班子反复合计,最终确立了“农耕文化小镇”这一发展理念。确定以村里的振农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周末经济”,吸引县城群众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村里休闲旅游。

  该项建设不仅从路面整修、宅前屋后环境整治、水系整治、村庄绿化、农宅墙体整修等方面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更着力打造别样乡村景观,体现出邓屯村民俗文化韵味。

  思路虽然打开了,整治工作却远非一帆风顺。邓屯隶属典型农业村。多年以来,大多数村民新盖房屋都向村庄外围扩建,但在原址还留下了一座座旧房,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有的拆除,有的倒塌,变成了一个“空心村”。

  李华走家串户,实地勘测,“量体裁衣”。拆除了位于村中心位置的40多处破旧宅院,利用这些土地建起了农耕文化广场、绿化广场、停车场;利用村内原有的一个天然坑塘,扩建成了占地15亩的垂钓园;借助村里两株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槐,建立古槐老宅展示园,展示传统文化;依托村里悠久的农耕历史,设立农耕文化展览馆、振农怡乐生态农场等,打造体验、互动式乡村度假游。

  综合贫困户意见,李华把10户贫困户的土地流转到振农瓜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拿出5亩地建钢结构的高标准大棚,从山东寿光请来技术人员并引进草莓种植,即可观光,也可采摘。剩余的土地,成立了“振农怡乐生态农场”,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吸引城里人种菜。

  73岁的老人王连普逢人就讲:“俺家的耕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光租金就有4000多元。村里还让俺到农场上班,没想到俺一大把年纪又挣起了工资,多亏了李华的好点子!”

  电“亮”特色  打造新农村的“最美传说”

  作为电网人的李华,让村民用上满意电是他最在乎的事。他在获悉该村有“低压配电网改造”的需求,立即对该村用电负荷及老百姓用电情况进行分析,为邓屯更换新变压器2个,架设路灯,增添现代乡村气息。同时将村民主干道路前有碍观瞻的一排20根电杆移除,铺设电缆1KM,将71户老旧表箱全部更换。

  李华坚持贯彻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寻求脱贫新项目,借助行业优势,借力政策脱贫,发展光伏发电,为老百姓开拓一条新出路。工作组联系政策分类,帮助老百姓找项目、找信息、找目标,经实地考察,结合村民意愿,借助上级扶贫政策及光伏公司投资,不让贫困户出资,光伏公司与贫困户分红的模式,对10个贫困户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从而实现贫困户零出资脱贫。同时在村西建设了100kW的农光互补的光伏发电,壮大了集体经济。定点攻坚,精准扶贫,优先吸纳贫困村民进入农家乐、生态农场、振农苗木、振农电商进行打工,给了贫困户稳定的增收渠道。

  “村里给我们免费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你不用管它,它就会在太阳底下发电,用不了的电还能赚钱。”太阳能发电即发即用,还能上网卖给国家。作为邓屯率先用上光伏发电的低保户,“屋顶电站”建成近一年来,这个一度由于家庭成员患病陷入困顿的家庭担子明显减轻了。在老人的带头下,邓屯一大批居民都已成为了光伏发电新能源的簇拥者,对此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能,送衣送吃不如送就业。李华还和同事们通过“一对一”和“一对三”的方式,与邓屯村适龄就业青年对接,鼓励青年创业。这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深有感触地说,“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扶贫扶智是最根本的出路”。因地制宜,多渠道、多门路全力推进技能就业脱贫攻坚,将扶贫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已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既定目标。

  其实,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像帮助农户抢收小麦、及时送诊突发脑梗的村民、节日慰问等。

  李华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勤于工作、真蹲实,在邓屯村脱贫攻坚中取得了突出业绩,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心系百姓、服务人民、创新进取的道德情怀。连续两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陈 博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