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期】牛松堂:七旬农民行程数千公里收集珍贵红色文物 义务建“乡村红色展览馆”
牛松堂与他的抗日纪念馆.JPG
牛松堂,男,1949年出生,邯郸市涉县合漳乡后峧村民。这个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的老人,自费10多万元,行程数千公里,收集整理1600多件珍贵红色文物,自建“乡村红色展览馆”。十几年来,他送往迎来,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访者,饱含深情地为他们讲解每一件文物的来历。截止目前,为参观者义务讲解2000多场(次),累计接待周边省、市、县参观者60000多人(次)。

  牛松堂,男,1949年出生,邯郸市涉县合漳乡后峧村民。这个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的老人,自费10多万元,行程数千公里,收集整理1600多件珍贵红色文物,自建“乡村红色展览馆”。十几年来,他送往迎来,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访者,饱含深情地为他们讲解每一件文物的来历。截止目前,为参观者义务讲解2000多场(次),累计接待周边省、市、县参观者60000多人(次)。

  牛松堂生于1949年10月1日,一个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的70岁老人,他从小就酷爱听老一辈人讲抗战时期的革命故事,收藏那个年代的物品,从小就梦想能够在村里办一个红色展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牛松堂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跑遍了本村以及附近的河南林州、山西黎城等地乡(镇)村,收集到了1600多件抗战期间、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珍贵文物。有时为收集一件文物,徒步几十里路程,饥渴难忍却乐此不疲。有些文物贩子知道他手里有不少文物,便多次上门,愿出高价收购,面对金钱的诱惑,老人毫不动摇,一口回绝。老人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我收藏文物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永远留住这些红色的记忆,警示和教育下一代。”就这样,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红色展览馆于2006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展馆内陈列有带血的军帽、手榴弹、红缨枪、子弹袋、手枪套、马灯、留声机等军用物品,还有一些非常珍贵的文史资料,如太行版的《新华日报》、革命军人从前线寄回的家书、《平分土地手册》、革命军人的贺功喜报等。

  展馆建成开放后,吸引了晋冀豫三省交界众多的参观来访者,于是牛松堂又成了义务接待员、义务讲解员。十几年来,他迎来送往,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访者,饱含深情地为他们讲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合漳乡中学的一位初中学生参观后表示:“看了展馆实物,听了详细讲解,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学到了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深深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看到的那一封封饱含亲情的家书,书信虽寄了回来,可他们中间好多年轻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英勇杀敌的战场上。我们一定要牢记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做好事”,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民来说,长期坚持义务接待来访者谈何容易,但他却做到了。2019年9月,他的感人事迹被新华社进行报道。今天的牛松堂依然走在收藏红色展品、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群众的道路上,他的“乡村红色展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山西、山东等周边的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截至目前,红色展览馆已经收藏各类红色展品1600多件,义务讲解2000多场(次),累计接待周边省、市、县参观者60000多人(次)。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杨计品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