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期】董静:创业巾帼带领下岗妇女脱贫致富
董静.jpg
董静,女,1972年出生,张家口市怀来众援职业培训学校校长。2015年2月注册成立了怀来众援职业培训学校,利用农闲时节,把就业有市场、有前景,实用性强的技能免费送到农村、社区、厂矿中去。目前已开办10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已逾万人,向社会输送一批批有素质、有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董静,女,1972年出生,张家口市怀来众援职业培训学校校长。2015年2月注册成立了怀来众援职业培训学校,利用农闲时节,把就业有市场、有前景,实用性强的技能免费送到农村、社区、厂矿中去。目前已开办10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已逾万人,向社会输送一批批有素质、有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先后被怀来县宣传部授予“最美怀来人”、 “怀来县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被张家口市妇联授予“张家口市双学双比优秀女能手”;被河北省妇联授予“河北省最美家庭榜样”;被全国妇联授予“最美家庭”。

  培训学校创办以来本着为政府分忧,围绕技能扶贫、精准扶贫的培训思路,贴近市场,贴近民意的原则,分析各街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利用农闲时节,把就业有市场、有前景,实用性强的技能免费送到农村、社区、厂矿中去。目前已开办107期培训班,培训学员已逾万人,向社会输送一批批有素质、有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辛勤付出得到社会各界认可,董静先后被怀来县宣传部授予“最美怀来人”、 “怀来县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被张家口市妇联授予“张家口市双学双比优秀女能手”;被河北省妇联授予“河北省最美家庭榜样”;被全国妇联授予“最美家庭”。

  带着温暖走近

   由于培训工作原因,董静一直接触各个乡镇基层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户以及一些边缘人口,她想:“贫困人员的培训工作就是国家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地,作为这项政策的传播者、实施者,我一定要起到一个多功能转换器的作用,要把国家对建档立卡人员各项扶持政策宣传到位,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服务送到群众手中,让贫困群众通过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改变生活现状。同时还要把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以群众能共鸣,有感触的身边小事为例,讲给大家听,使政策不再高冷,让最偏远最基层的群众也能感受到党的关怀,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要把宝贵的培训资金,一定让它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发挥作用!”董坚定了信心。

  俗话说,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为分析各街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围绕技能扶贫、精准扶贫的培训思路,董静带领着众援工作人员深入到怀来县279个行政村,28个社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摸底与宣传工作。从县扶贫办提供建档立卡人员名单中,众援严格筛选出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紧跟着进行细致摸底。首先是进行电话寻访,掌握其实际情况和培训意愿。由于电话号码变动性较强,联系不到的人员通过其所在地的村委会了解情况,部分人员采取入户实地摸底。汇总摸底信息后,将具备培训条件人员情况整理成花名册。

      在摸底工作中最让人着急的就是联系不到服务对象,为了做到精准服务,就必须入户进行实地了解。在入户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行路难。在怀来县鸡鸣驿乡芦苇沟村居住着十几户人家,芦苇沟村位于半山腰上,常年通讯信号不稳,村民必须把手机悬挂在房梁上,或者爬到山头上,才能接收到时有时无的信号,几乎隔绝了与外界联系,想入户就必须徒步爬山才行。为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众援工作人员连续三次克服困难收集到最真实的信息。到孙庄子乡黄骆驼、草庙沟,到小南辛堡镇化庄、水头村走的路都是一面山体,一面是三十多米深的土崖,山路盘曲,车辆都是侧行,稍不留神就有坠谷的危险。并且一入到山沟里手机就没信号,村里没有超市、没有饭店,每次都是从早晨六七点钟一直到下午是五六点钟才能饥肠辘辘地返回到有信号、有超市的地方。董静对大家说:“想一想或处大山深处,或在闭塞乡村,有那么一群人在等待,渴望着国家政策的惠民之声到来,而我们就是带来这光、这暖的使者,没有捷径可走,责任感驱使,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更大的困难是有许多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人员,认为培训没用,浪费时间,走走形式。董静带领工作人员不计较对方的态度和脸色,先从拉家常开始,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找到切入点和痛点,有针对性列举与之相似的实例,拿出各种培训场景照片,说明参加培训的好处,并在交通、用餐、住宿等方面给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疏通思想障碍,打消各种顾虑,不厌其烦的掰开了、揉碎了讲惠民政策,畅想未来的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终于摸清了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第一类人员基本上都是有因病、因残致贫的,这些人其实内心同样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只是病痛与伤残制约了他们走向富裕的脚步。第二类人员是因为思想过于保守和闭塞导致习惯于单调刻板的生活,不愿意接受改变。还有个别人员,因懒致贫,这两种人是思想问题,对于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扶志。

  带着爱心做事

  通过摸底与走访,了解清了情况后,董静制定采取“点餐式”培训,把培训“大锅饭”变成“营养餐”,通过宣传使建档立卡人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了便于建档立卡人员的就业,众援开设保洁、环卫、防火、养护、护理等专业培训,为了适应建档立卡人员产出需要开设种植、养殖、面点等方面培训,为了提升建档立卡人员生活能力开设急救、保健按摩、理疗等培训课程。

  为了真正有效果,培训的老师都选是众援培训学校师资库中最优秀、最有亲和力、最接地气儿的老师。建档立卡人员普遍存在不自信心理,为了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培训老师们都选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就连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学员也能听得懂,学得会。并注重互动环节,提高每个学员的参与度,对表现优先的学员给予小小的奖励,树立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大家一起跟上培训的进程。在培训中,不止传授学员技能,还带动学员行动起来,引领他们走向就业创业的道路。同时对国家实施政策给予说明和讲解。如对残疾贫困人口的按摩保健培训,就聘请了“河北好人”保健按摩师王少峰,在手把手的传授保健按摩技艺的同时,还会娓娓道来自己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在沙城文化广场为来往路人做义务按摩,在解除他人苦痛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快乐,为学员们传递乐于助人的社会正能量。

  在培训工作中董静用心体会到,每个建档立卡学员背后都有一个极其心酸的故事,因为不自信,甚至自卑,他们喜欢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此来保护他们敏感脆弱的内心。当你走近他们,并与他们同频,你会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当你看到他们的纯真与善良时,你的心与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你传递给他的每一个正能量的信息他们都能收得到,还会反馈给你一种更大的能量。

  带着责任跟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董静在不断健全完善后扶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对走访过建档立卡户建立个人专门档案跟踪回访,不管是工作范围内的还是之外的,只要能做得到的都会尽力去完成。

  所有参加过众援培训的人员均建立培训与就业档案,跟踪服务,随时可享受技能提升再培训。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员更是给予技术、经验、法制维权等各方面的支持,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背后有一支队伍。参加过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吴金勇,利用所学的面点制作技能在沙城惠安小区门口摆了一个肉夹馍的早点摊,为了使他更好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培训学校对他跟踪回访,关注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无论是办理工商执照,还是技术提升、法律法规咨询都给予最大的支持。

  怀来县存瑞镇常寨子村建档立卡人员汤育国肢体四级残疾(小儿麻痹症),自卑怯懦。众援培训工作人员在一次次与他的接触中都把自己定位成其姐妹兄弟、亲戚朋友,通过接触发现汤育国虽然身有残疾,但是心思活络,头脑机灵,他家紧邻村供销社,供销社门口自然形成一小集贸市场,在他参加实用技术种植培训后,鼓励支持他在供销社门口摆一小摊点,卖些籽种、农药等小商品。汤育国卖籽种的同时解答并指导种植问题,并推广新品种,现在汤育国的地摊经济做得有声有色,收入也越来越多。

  怀来县存瑞镇安营堡村善良腼腆的建档立卡人员王万海,肢体三级残疾,在众援培训入户宣传时发现他家的院子很大,但是没有被利用起来,鼓励他参加实用技术养殖培训。参加培训后王万海把院子一部分改造成羊舍,现在自己养六七十只羊,一步步摆脱贫困。在王万海养羊时,众援派专职人员指导他对羊舍和羊的活动场地经常进行杀菌消毒,尽量的让羊少感染寄生虫。在羊感染了寄生虫后,协助他查清羊感染寄生种类,指导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症下药合理使用药驱虫。现在,王万海的养殖已经很有规模,亲朋和周围的人也被带动起来。王万海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们,他自己不但走上致富路,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董静有着自己朴素的愿望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户脱贫,脱贫人员不返贫,不返贫人员要致富,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小康。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挑战,董静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扎实地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健康有效地发展,走出技能扶贫的新格局。



稿件来源: 河北文明网 编辑:马 婧
李聪照片.jpg 伊丽娟免冠照.jpg 蔡常颖证件照.jpg 刘明证件照.jpg 微信图片_20230303111359.jpg 证件照.jpg 曹彬证件照.jpg 韩瑞平证件照.png 张林杰证件照.png 霍智勇证件照.png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12015772号